带着些许文人崇拜感的心理,我最近都了两本有关于杨绛的书。
一本是他人解读杨绛的书,后又读杨绛传。有些遗憾,其实两本应该反过来次序读的。
书中内容于我来说其实很残酷的,天性悲观的我,在《我们仨》中只看到了杨绛无能为力的眼瞅着人世间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书中最后写钱瑗和钱钟书病逝,简单的如同百度百科上官方叙述。简单直白也最深的想念了。我一直认为,最深的感情只适用最直白的表述方式。
我希望做最先走的那个人,我是一个懦夫,我不能想象如同杨绛在孤独的旅途中想念他们二人的日子该怎样过活。未读《我们仨》的时候,我以为杨绛内心强大,一直从容平和,不会有过激的情绪。之后我读到,她会愧疚因公务忙照拂女儿少,她会在钱钟书生命出现紧急状况而着急到眼睛出血,她也会因为琐事跟钱钟书吵架,最后发觉吵赢了并没有任何开心。原来,大家都是普通人,该有的情绪,她一样不少,可是她并没有活成普通人活成的样子,她一生都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任何自满。
杨绛的爱情里是这样的,不开心的事情分享出来并不会解决问题,争执并不会带来任何开心。美好的事情分享出来竟会带来双份的快乐。所以爱情中的从容平和是这样来的,不用争执,全心全意的爱一个人就好,因为爱,所以强大,所以就没有过不去的槛。
所有的事情都是赌,爱情,是一生的豪赌。我不确定继续爱下去是否会车毁人亡,可是,换一个人来爱,也不一定会永远快乐地活下去,所以,我为什么不选择当下快乐的生活方式呢。我爱你,那我就去做爱你而做的事。既然是豪赌,那么,摊牌的时候,我都认了。
我很喜欢“瑗”这个字,所以,希望可以被成全,我想叫阿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