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理解发命令的人有多重视,按他的要求做就是,你想更改安排是在你能洞悉的前提下
¥让时间体现出聚沙成塔的效果——是每天无聊刷刷刷,让时光的沙漏一地;还是拿个盆兜起来,聚沙成塔。前者是说刷手机,后者是说学专业如考证等,同样的零碎时间,久而久之完全不同的结果
像小鱼这样,一圈人张罗,需要时帮忙,资深司乘人员,关系才能不断加强,我的模式只是不断的萍水相逢,相视一笑,朋友圈互赞
要么中国模式自食其力,要么韩国模式抱个大腿
你展现出来的是吸力还是推力?什么都不懂,自己不用学,人家也不爱问,于是更不用学更不爱学更不懂;什么都拿来研究,于是越来越懂,人家也越来越爱请教你,你一直在研究,于是不断精进,越来越多咨询,越学越多越学越精
总觉得别人都很简单,自己怎么遇到这么多麻烦——因为你看到别人的都是结果,并且都爱挑好的结果来看,自己经历的是整个过程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修炼,不像以前可能十七八岁有劳动力就能进入社会,现在要学习太多东西了,而且以后就会越来越多。
思考的主题其实也很重要,好比你堆一地的沙子和堆一地的石头一地的雨花石其实效果差不多,都没有意义,只是后者会好看一点而已。
及时记录灵感的效果显而易见,早上不到一半时间就写了一页,并且灵感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李教授其实也是博采众长,说直白点就叫拾人牙慧,但已经足够精彩了→分类积累的重要性→整个创作的基础
@发现每样做过的事,都没办法板结形成经验,踩在上面继续往上走,比如土增清算,所得税汇算,包括组织社群,别人谈起时,说出口还完全是新手状态
¥可写大文:给自己做个基因检测,你因为经历的什么事受到什么教育,所以你的性格是怎么样?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对症下药地我相应的事来做
从小学六年三好生到高中五门挂科,从没有双百就气急败坏,到后面挂科都无所谓,堕落得不知不觉,因为总想着以后努力一下就好,现在不是我的最终状态,就像股市总想着可以回本,亏多少都是暂时的账面的,这是很可怕的麻痹思想。
情感涌现的时候,比如想哭或想笑时,赶紧记录下当时的感想,那是感性思维的产物,平时不一定就写得出来
镜头分广角长焦,画面分全景中景特写,写作亦然,以前写得太单调就因为只有一个焦段一个视角
是人生影响人生观还是人生观决定人生,爸爸当官,儿子也做公务员,在爸爸的指导下做事,在爸爸的关系网中游刃有余,在爸爸的规划下调动岗位,一步一步往上走,抓住每个机会;而爸爸经商,孩子就继续经商,因为都有基础有指导有规划。而孩子因为有既定的安排,也知道这样努力下去,会有怎样的成果,方向明确,未来可期,于是自己也愿意努力干。
要么做出结果来,要么什么都没有!比如看说明书组装家具你要装到能用,然后就把说明书丢掉了,不要装一半,然后说明书又不舍得扔,浪费的时间一点意义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