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想:
在语文教学中,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都是经常提到的描写手法。至于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可能不是很清楚。在本堂课,首要任务就是搞清楚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区别和作用,其次,就是学习场面描写。
二、教学目标
1.区别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2.学习场面描写。
三、教学重点:1
四、教学难点:2
五、教学方法:对学法 自主探究法 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区别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1、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泊、森林原野等。
2、场面描写:就是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内,对人物的活动情况的描写。
3.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都是描写手法,环境描写侧重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场面描写更侧重于写人的活动,它与社会环境描写中有交叉的部分,但是,环境描写更侧重于“景”的呈现,而场面描写更侧重于“现场感”的体验。
4.场面描写的作用:
第一、奠定感情基调;第二、营造氛围意境;
第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第四、暗示人物性格;
第五、交代社会背景。
(三)、赏析场面描写
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可谁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骂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洞儿——像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地连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的响。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拨落,像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悦那样,挤进了城。一眼便看到新街口,道路是那么宽,那么直,他的眼发了光,和东边的屋顶上的反光一样亮,他点了点头。——《骆驼与祥子》p33
1. 按照描写内容来分,这是一段什么描写?
明确:场面描写 ,描写祥子穿过城门洞进城的场面。
2. 阅读本段,思考描写了哪些场面内容? 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点面结合。本段共4句。第一、二句,概括描写城门洞里的车和人拥挤的场面。第一句从视角角度描写,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这是“面”的描写。第三句,是“点”的描写,祥子是一二句“面”中的一点,一个重点。在描写祥子时,又从动作描写的角度来表现,也运用的比喻修辞,来表现祥子的年轻、灵活、健壮的特点。第四句,落在祥子的眼神上,属于神态描写,也是祥子这个“点”的又一“点”。
3.分析本段描写的背景,它与祥子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写,是祥子卖了骆驼,回到北平,换了衣裳,吃了豆腐,去人和车场路上时的情景。
这一段场面描写,是热闹而积极的,虽然祥子遭遇了一次失败,不过他有信心卷土重来,你看,他麻溜的动作,健壮的身体,发光的双眼,在祥子那里,一切都在发光,祥子的买车梦也在发着诱人的光。这段场面描写即使北平城市民的日常描写,更是祥子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
这段场面描写,推动了故事发展,烘托了人物形象,暗示了人物性格。
(四)学以致用
场景设置:过年了,你和爸爸妈妈上街买年货,据此,写一段场面描写。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选择了祥子卖了骆驼回城进城门口的描写片段。在这个片段里,首先明确该片段描写在故事背景中的哪个情节,然后学习“点面结合”和感官结合的写作手法。
从效果看,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情景描写中能够很好的运用,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三分之一的学生还不会运用,可能场面描写也没有搞清楚。当然,仅此一段,学习对象单一,行不成强大的学习场景。需要学生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