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目标时,我们会轻而易举地将事情为“好”和“坏”,比如我们去健身了,这是一件好事;我们拖延了,这是一件坏事。当我们如此去划分时,我们就极易陷入“道德许可”中,做了好事就会纵容自己去做一些“坏”事。比如我健身了,我会放纵自己吃一块巧克力,而这期间,我们恰恰忘记了我们的目标是减肥。
“道德许可”,有一种诡异的逻辑。有一项实验测试性别歧视,两组人,最后坚定自己没有性别歧视的人,在应聘人员时,往往更不经意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偏见。我们每个人都一般会认为自己是好人,从本能去判断,而不是诉诸于逻辑。对自己道德越坚信,往往更可能给自己许可去犯错误,不是不经意,而是本能的向诱惑屈服。
面对道德许可,我们要把是非的选择,转向“我想要”的选择,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向,时刻谨慎自己的底线。
进步有时是成功最大的拦路虎,越靠近成功,大脑中的本我就会越诱惑你偏离自己的轨道,放弃努力。所以,不要轻易地相信你的大脑,像阿甘一样,要不停地往前跑,切勿沾沾自喜。
我们热衷于刷微博,朋友圈,这就是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在一直释放多巴胺,刺激你去寻求大脑渴望的东西。最有名的一个实验,科学家给一个小白鼠在奖励机制区域植入芯片,并且在一个网的两旁都设置了一个刺激该芯片的装置,最后小白鼠在这两个装置间跑动,对食物置若罔闻,对这种刺激的快感成瘾,即使烧焦也不停下来。这就是多巴胺的作用,让我们接受刺激,做出行动,给我们渴望,但并不是满足与快乐。多巴胺,给我们快感同时给我们焦虑与压力。营销学运用多巴胺刺激我们消费,比如广告,气味,颜色,光泽等等,我们总被这些掏空腰包。多巴胺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可以利用它,将那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多巴胺化”,激励我们做下去。
我们知道欲望是支撑人活下去的动力,欲望其实没有好坏。但我们要分清什么是对我们有意义的欲望,而什么欲望是虚假的,这样我们才能理性对待自控力,合理看待多巴胺。最新的实验发现抑郁者,更可能是奖励机制出现了问题,缺少了对欲望的渴求,没有了喜悦的快感,感觉麻木。所以多巴胺有利有弊,重点在我们怎样去看待。
我们总会对未来有过多的期许,但不要像明天赊账,因为今天不改变,明天很大几率不会有多大变化,也可能会更糟,所以如果要做就现在开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