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向内修,而非向外求
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
只有从心灵深处去反思,学会接纳自己,能真正接纳自己,才能真正提升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修行。而幸福,接纳,做自己,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是向内修心,修德。
我们的愤怒很多时候源于我们内心未被满足的期待。
想要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必须先看清自己的期待,更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期待,这比指责有用的多。
活着,是一场修行。
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修;
修行,不是改别人,而是修自身。
因为向外求,幸福的前提是外界符合自己的期待,期待落空就会痛苦;而是向内自修,幸福永远都能掌握在我们手中。
勇于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成长本身意味着必须揭开伤疤,意味着必须面对血淋淋的事实,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成长必须经历苦痛。
内心的成长就意味着必须真诚地面对童年时期留在内心的创伤,这样的创伤都是深埋在心底深处的伤害,它就好似很多年前刺进肉里的刺,慢慢地它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会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忘掉这样的刺,忘掉这样的伤害。
孩子需要滋养,父母需要成长
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孩子不愿意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即便孩子表现出了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其背后无非是孩子对来自父母的爱与关心的呼唤。根源很可能是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另外,很多被家长定义为“问题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有时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种生命现象而已。
父母的成长是孩子出现问题时能进行自我反思,而不是单纯地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这是一种正向的成长,更是父母本身与自己的父母的生命联结未完成的课题。
确定你给孩子的,是孩子想要的
孩子为什么故意跟我作对?我让她干什么,她偏不干什么?之所以很多父母会被这些小事所困扰,是因为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养育的本质是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把自己的需要嫁接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需要误以为是孩子的需要。
一个有心的母亲,即使只是从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感知孩子的需要,“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的家长,对孩子的付出,用的是脑,不是心。
把我们的需要而非对方的需要强加给对方,这不是爱,是负担!甚至可能是伤害,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治愈不了自己,就爱不了孩子
一个人孩提时期会把父母的形象以及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内化到自己的心里,以致他成年后会按照这种既定的关系模式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
一切外部关系,都是内心的投射。
感觉身边总在忽视自己的人,根源是自己本身就在忽视自己,自己就不爱自己,再好的人都有人性的弱点,你都不爱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人家怎么爱你?总因为这样的感觉委屈的女性,一切根源在于自己对自己的忽视。
健康的爱,一定是自我疗愈,如果自己不能治愈自己,就不能给孩子健康有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