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风哀鸣,让我联想到《呼啸山庄》中,那股一直笼罩在山庄上、像只野兽在嘶吼、在咆哮的狂风。屋内,空调开到了26°,寒冷只是一种听觉,不时吹在脸上的暖风才是此时此刻最真实的触觉。终于,读完了《Zorba The Greek》最后几页,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读这本书。主人公Zorba,饱经沧桑、历经世事变幻,那颗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灵魂却未被改变,那股最原始、最纯粹的对生活的热情始终如一 。这样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角色,竟然使我想到《长日将尽》主人公Steven,他截然相反的、克制、冷静、理智的极致一生。自由而热情的灵魂,敢作敢为,也无法面对人性的丑恶。65岁的Zorba,身体上伤痕累累、心灵上无孔不入,受不了这人性的恶,看到美艳的寡妇惨死在村民的屠刀之下,滚下两行热泪,哽咽到说不出话。极致克制、极致理性的英国庄园管家Steven,彻底地贯彻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职业理想。却在暮年之际,为那错过的美好爱情而遗憾,为曾经唾手可得却最终成空的家庭温暖而失落,面对大海遭不住泪流满面。伟大的作品,无意刻意渲染悲伤的氛围,也会让读者为之一颤,继而酸了眼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的作者,塑造的人物虽不同,但每种经典之作都会给予人们以思考与感悟,纵然一时还不能参透作品中所包含的特有的民族文化语言。
绝大多数作品的中,都会包含一种语言的表象—爱情。所以这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最近,刷到一部电影《十二夜》,蛮有意思,男女主角分别是陈奕迅与张柏芝。十二夜,爱情里所有的喜剧与悲剧全集中在了这十二个夜晚。第一夜、第二夜,偶然的相逢,互生好感,双方都在旧爱中精疲力尽,敞开心扉的一刻都以为找到了余生的灵魂伴侣;第三夜、第四夜,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爱火它永不会灭,穿越大半个城市只为给你送上一份早餐;第五夜、第六夜,激情过后是理智;欲望过后,是自我的觉醒。于是,开始出现不耐烦与小脾气,开始向往自由与空间,开始挣脱。第七夜、第八夜,最想丢开手的人面对的是苦苦纠缠,最不想放手的人收到的却只有冷漠与绝情。爱情,不过是一人挣脱的,另一人去捡。第九夜、第十夜,当追问与纠缠无济于事,就到了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失恋,成为每个人人生必经的一课。那段失魂落魄的日子,那段爱而不得又苦苦找不到个答案的日子,那段止不住到他门前又不敢敲开门的日子,那段听首歌都会奔溃到嚎啕大哭的日子。人,总是在痛苦中学会成长。第十一夜、十二夜,当所有的喜剧与悲剧都成为过去,我们却未能迎来圆满的结局,在电影的结尾处又开始第N次的“十二夜”这场爱情悲喜剧。这部电影,我印象中应该看过,只是那时候爱情这根神经还未通,看孙悟空打妖怪远比听女儿国国王叫“御弟哥哥”有趣。
《十二夜》上映于2000年。当时,陈奕迅还是个白嫩小生,多年后却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代歌神和“神经病研究所所长”。2000年,离震惊整个娱乐圈、改变几位巨星命运的那扇“艳照门”还有8年。2000年的张柏芝,从获奖记录看,其在“玉女神坛”上应该刚站稳脚跟。其时,如日中天的张柏芝应该没能想到,结婚之后,却出现了“艳照门”风波,本以为一场狂风却未掀起巨浪,却因一场合照以离婚收场。事业起起落落、落落起起,最终是落;与谢霆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终还是分。是悲剧吗?倒也没影响其奢华生活。是喜剧?任何人,在事业与婚姻的挫折中,都不能不消沉、不沮丧、不难过。只是,这真假难辨、对错难判,旁人看的不过是一场热闹而已。二十年,人生的际遇如此奇妙,谁主浮沉?
走在寒冬的街头,我怎么都觉得来往的人群和街头光秃的树干在向我昭示着什么,是宿命还是机遇,我却参不透。参不透爱情,参不透爱人,参不透爱情中的悲喜剧。什么都参不透,却还在大步往前走。邓文迪,真倒是一位传奇女性。她应该不会像我这样,娘们唧唧的走在街头想着“参透”与“参不透”的无聊问题,她只会想“老娘,要钱、要名、要去征服”。什么狗屁爱情啊,爱人啊,十二夜啊,都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当你把困扰绝大多数人的情感,只看做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那这手段不会给你带来痛苦,只会给你带来利益。只是,道理都懂,我们还就是要在这柴米油盐中相互束缚与折磨。当看到邓文迪那自信、知性的谈吐出现在屏幕前,谁还管她三十多年的成名之路有多么不堪。关键是,管得着吗?
实在写不下去了,我要去做饭了,邓文迪应该也是要自己做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