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学了能用,秘诀在这里。
1
大脑对文章的记忆有三个层面:具体字词层面,意义层面,和情景模型层面[1]。读完一篇文章后,具体字词的记忆保持时间最短,除非某个词有强烈的情感意义,比如,别人骂你的话。意义的记忆保持时间长一些,但保持量随时间增长而减少。情景模型就是阅读时大脑建立的文章反映出的时间,地点,动机,因果关系,和主要人物五个因素搭建的情景[2]。情景模型的记忆保持时间最长,而且不会像具体词或意义的记忆那样随时间增长而遗忘。
为什么情景模型层面的记忆比其他两个层面保持更长久呢?
情景模型包含视觉空间形象,前面关于记的文章讲了右脑对这些形象的记忆非常好。还有,情景模型多数时候也包含情感因素,那篇文章也提到情感也能促进记忆。视空形象和情感因素在其他两个记忆层面没有(当然,有强烈情感意义的词、句除外),无怪乎情景模型记得久。
对于情景模型记忆保持长久这一点,很多人可能有切身体验。很久以前读过的故事,当这个故事再次出现,即使是以变化了的形式(如另一种语言,简化的或更详细的版本),我们的反应会是“哦,这个故事我读过。”
2
阅读时怎样才能建立情景模型呢?
阅读就是信息处理,有低层和高层两个加工层次[3]。低层加工包括识别词、词组,获取句子的意义等。高层加工包括获取文章的意义,建立情景模型等。低层加工是高层加工的前提。由于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参见文章要想外语学得好,基础必须打得牢),只有低层加工快速准确、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有较多的剩余注意资源进行高层加工[4]。
因此,只有词、词组意义能自动提取(就像我们读中文一样),才能获取文章内容并建立完善的情景模型。
对文章的理解包含情景模型的建立[2]。许多外语学习者常遇到的问题——单词都认识但读不懂,多是因为单词、词组掌握不牢固,要想一会儿才知道其意义,低层加工不顺畅,耗用大量注意资源,因而缺乏或没有注意资源用于高层加工所致。
需要说明的是,理解不是是非问题,而是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渐变。简单来说有浅层理解,中等程度理解,和深层或透彻理解。理解程度不同,体现在情景模型上,就是其完善程度不同。理解太浅,情景模型可能建立不起来;理解越深越透彻,情景模型建得越完善,记得越久。
举例来说理解程度问题。读完一个故事,如果我们只记得,比如说,讲一个孤儿,发生在冬天,其他的都是一片模糊,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浅;如果我们记得,比如说,讲一个孤儿,发生在冬天,在一个高山上的孤儿院里,这个孤儿做了些什么事情,为什么他要做,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深。
3
对外语学习的启示:利用情景模型帮助记单词效果好。
第一,学习外语单词,词组或固定句式需要在文章中进行。在编码和存储阶段,情景模型将文章中的学习对象(词、词组和句式)组织起来。情景模型记得久,嵌在它里面的这些学习对象也记得久。在提取阶段,碰到类似的情景时,记忆中的情景模型被激活,嵌在情景模型中的词、词组和句式就很容易回想起来。学了就能用。
另外,根据大脑建立的情景模型讲述或写出故事,也是对嵌在其中的词、词组和句式的运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不是单纯地背,而是模拟用外语表达自己,是实际生活中用外语表达自己的过渡。这样做的好处是:错了有正确的表达参考纠正,使自己的外语越来越地道。
第二,读生词多的文章对扩大词汇量帮助不大。有些学习者认为,接触的生词多,总会记住几个吧。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一篇文章里生词多,大脑处理单词、词组意义的速度就慢,读完后只知道生词很多但注意不到自己的学习对象(参见文章要想外语学得好,基础必须打得牢)。其次,生词多,就会读不懂,建立不了完善的情景模型。即使注意到了一些新词、词组等,它们是零散的,没有情景模型将其组织起来并帮助记忆。另外,读完后会有挫败感,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会慢慢打消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到最后可能就放弃了。
第三,地道的简单读物对扩大词汇量非常有帮助。有些学习者对简单读物嗤之以鼻,“这么简单,还用我读?”母语国家为小孩学语言编写的书,是入门者学习地道表达、已有基础学习者词汇查缺补漏的好帮手。一者语言简单,容易读懂,能建立完善的情景模型用于组织和帮助记忆学习对象。二者可以一眼注意到学习对象,就像是一群矮子里面有一、两个高个子一样。再者小孩的书一般都比较生动有趣(如果以归零的心态读,是能感受到的),由此产生的情感也有助于记忆。
第四,死记硬背的文章由于缺乏理解,建立不了情景模型,也就实现不了文章应有的组织和帮助记忆功能,因而以这种方式学的文章里的单词,词组或句式既不易记牢也不易提取。
小结:
● 读文章时建立的情景模型记得最久。
● 只有词、词组意义能自动提取,才能建立完善的情景模型。
● 利用情景模型记忆单词效果好:学了能用,外语越来越地道。
至此,已经讲完了记忆的一般规律和语言记忆规律。后面的文章会讲怎样打牢外语基础,这些规律将会运用其中。
(完)
如果想看作者前面的文章,可直接点击下面的链接。
参考文献
[1] Carroll, D.W. (2008).Psychology of Language(5thed.).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 Zwaan,R.A.,&Radvansky,G. A. (1998).Situation model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Psychological Bulletin,123, 162-185.
[3] Grabe, W. (2009).Read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Mov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Chang, C. (2006).Effects of topic familiarity and linguistic difficulty on th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nonnative readers of Chinese.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4(2), 172-198.
后续文章:
怎样打牢外语基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