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阳康之后我莫名其妙地患上了失眠,经常彻夜难眠。我对于失眠症并不陌生,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很熟悉它。几年前我曾与它日夜相伴。对于这个老朋友,我自有对付它的一套。
正是由于这种渊源,失眠这事我看得并不重,纠结和厌恶不多,甚至有时还有些欢喜。
以前失眠时,我整晚整晚瞪着大眼数绵阳到天亮。自从爱上写作后,失眠对于我的痛苦就消失了。我不再数羊,而是把这“宝贵”的时间用来思考自己的作品。
我是日夜都想着自己的写作的。尤其是夜里,眼睛紧闭、大脑却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我的文思竟会如泉水般,汩汩涌出,甚至采之不及。此时的文采也远超白日,有的时候用词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当时没记住,白天即使我想破脑袋也无法再次达到那样的高度。
你知道吗?我所有小说的构思,包括关键情节的设计,那些灵感都是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涌现出来的。
这次也是一样。我躺在床上,不知怎的就想到了《野蔷薇》(我的一部计划中的小说)的写法可以学习《情人》的写作手法!当时我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
这样的想法,曾在我第二次读《情人》时冒出来过。不过,那时是完全相反的。当时我认定:如果用杜拉斯《情人》那种写作手法写我的《野蔷薇》肯定是一塌糊涂,会完全糟蹋了那么好的素材。
可是,谁也不承想到,在许久都没有再碰这部作品的这个时候(一年多了),也许久没有读《情人》的这个时候(几个月了),在这样一个半睡半醒的时刻,这样的一个突发奇想就莫名其妙地钻了出来。
我紧闭着双眼,身体动也不动,保持着睡觉的姿势。我只任由大脑不去否定也不去肯定,放任这念头在脑海中天马行空地游走。
接下来令我吃惊的是,我的脑海中似乎像在诵读着什么,内容明明是《野蔷薇》,而声音和腔调却是杜拉斯那随意穿梭的跳跃式《情人》的“腔调”!
那流畅的表达,那情绪的抒发,那时空的灵脱跳转,都远远超越了我早先的稿件。更为惊喜的是,它竟解决了我原本宏大叙事手法下个人情绪无法良好表达的问题,素材运用更加灵活,也更加多元化,故事穿插在情绪表达中,也更有了立体感!
一夜的“笔耕不辍”,成果令人惊讶!我不仅解决了自己作品的问题,还好像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情人》的审美倏地跃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找来了《情人》读了起来。
到这里,我就不得不说说我和《情人》之间的渊源了。
这部作品闻名遐迩,我自然早就耳闻也了解大致内容,但完全没有阅读的兴趣。一直以来,我都凭想象认为它讲述的内容我反感,它的表现形式花里胡哨我不喜欢。所以,我一直认定它与我的审美情趣不搭。
后来,我之所以要读它,全是因为寻虎老师的推荐。
作为寻虎老师文学读书群里的资深潜水员,虽然我很少冒泡,但我却密切关注着老师的动向。寻虎老师给学院的基础书单中就包括它。
对于这个书单我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其中的某些书要是我自己选,我绝对不会选它们!浩瀚书海中,我会优先读完自己喜欢的书,直到没得选才考虑到它们。要知道这里面包含杜拉斯的《情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等,还有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的作品。老师都推荐阅读。现在才知道自己当时确实是肤浅了!
说实话,这些作品或多或少我都接触过,有些也读过一遍,有些读了开头就停滞了。对于这最基础的书单我都颇为畏惧。所以,我一度认为老师和我的写作方向不一样,所以并没有好好去执行这个书单。
后来,有很多次,当我把感兴趣的书都读完陷入书荒时,我不得不打开这个书单,一遍又一遍寻找着阅读的可能性。终于有一天,我选定了《情人》,原因只是因为它比较薄而已。
初次接触《情人》,我的感觉差极了!无序、凌乱、毫无故事性,多少次这种感觉涌上心头,我就有多少次准备在下一秒放弃阅读。
可最终我说服自己:生活中,知名景点未必就风景如画,可为什么人人都去看呢?因为人人都看,你不看就你没有这基本的认知!所以就算为了增加一个谈资,我也得落落这俗套,到《情人》这个“风景名胜”上刻上个“到此一游”啊!
最终我强忍着读完了事。那时,在我心中好像一个巨大的钢印从高处重磅落下,在此书封面上赫然留下了“朕已阅”的印迹!我此时的心中却说了一句:我再也不看这破书了!
同样的原因,《洛丽塔》我就没坚持看完,被无情地弃之一边。
第二次读《情人》也同样是因为书荒,无所事事之余随手拿来而已。可第二次阅读不像第一次阅读时更多的在意情节,这次我反而更放松地深入到了句子中。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一改变竟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杜拉斯在其中强烈的情绪表达!
虽然她依然絮絮叨叨,甚至无与伦比,但深藏她内心那份遗憾和幽怨,她对那段荒诞过去的既愤恨又不舍的复杂感情,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字里行间,它确确实实地惊艳到我了!
第二次阅读后,我长叹一口气,久久被她的情绪震撼!
也许正是这次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特殊的叙事“腔调”不知不觉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才有了这许久之后的那个夜晚,我竟梦游似的用她的腔调复刻了我的作品,竟还是如此契合!
这次的第三次阅读,我的审美体验似乎一下子又有了一个飞跃!
我突然意识到,这部作品的美正在于它看似没有章法,实际上随心所欲就是她的章法。
第一次读时,我鄙夷它好似和人聊天一样有一搭无一搭的表达,质疑这样也能写小说?
可第三次阅读时,我反而喜欢上了这种表达。我感觉杜拉斯就像在和一个挚友,在一个清风拂面的晴朗下午,捧一本书,喝一杯茶,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起自己的往事,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这种跳跃的叙事像两个好闺蜜一起聊天,放松又坦诚,心底里的话娓娓道来,真挚的情感湍湍流淌。这种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真切地展现出了作者当时真实的心境,让读者就像坐在她身旁的闺蜜一样,看着她哭看着她笑,体会她的情,感受她的恨,同她一起直面那段岁月给她带来的伤痛!
作者杜拉斯的意识体现在作品中,总是在偶然性、记忆、欲望与巧合之间穿梭,以至于她同时写很多桩事,进行很多次“时间旅行”。读者同时在几个平行世界里看到彼此!《情人》的美就在于此!
三读《情人》我才因之爱上它!
我终究与它相遇了,这是我的幸运!一部作品和读者之间的缘分就是如此,相遇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但早晚会发生!
好的作品需要反复咀嚼,更需要读者自身成长。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单一类型的书读再多也难以突破材料的限制。我们既然选择写作,那同时作为读者为写作汲取营养更需要多头并进,广开“眼”路。
曾经的我,绝不会想到今天的我会喜欢上《情人》,更难以想象我会试着以《情人》的笔法修改自己的作品。这真是件奇妙的事情!
你可以想见现在的我是多么幸福。就像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一样,我的心情一片大好!我能想见一片广袤的天地正等着我,接下来会是谁?
纳博科夫?
博尔赫斯?
还是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