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丽江是开在闹市的牡丹,冠艳天下的话,那么塔下村就是空谷的幽兰,不求美人折;如果说西塘是刘禹锡笔下钟鸣鼎食的乌衣巷,那么塔下村就是陶潜笔下远离世俗的桃花源。塔下村虽然号称“闽南周庄”,但是周庄却在保存古风和开发旅游之间也渐渐失去了古朴和诗情,而同里、木渎、乌镇等这样的古镇也在一点点剥离古镇的味道,只剩下古镇之名,骨子里已经成了现代摩登的女郎了,而塔下村却能依然保持着古风古韵,不流于世俗。
塔下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位于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塔下村被誉为“闽南周庄”, 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塔下村四面环山,茶林遍布,一泓明眸般清澈闪亮的溪水从山坳中蜿蜒而来。溪水两岸,一座座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等形态各异的土楼依山而建,气韵优雅,端庄秀丽。
可能是沿途看过了田螺坑著名的四菜一汤土楼群,看过了土楼中国最古老的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的东倒西歪的裕昌楼,自己又不是建筑方面的专家,所以对土楼兴趣就不太大了,所以,来到塔下村时觉得不会有太大收获,只打算看看导游一再推荐的张氏祠堂——德远堂。
可是没有想到意外的遇见了两个人,让我改变了对塔下村的看法,也感知了塔下村的另一番韵味。
塔下村的游客很少,正是上午10点多时间,村里却很安静,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导游带着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羊肠般的石板路,向祠堂走去。正走间,忽然在我的右边一位当垆卖酒的美女吸引了我,也不是美女吸引了我,是黄黄红红各色的酒色吸引了我,也不是酒色吸引了我,而是形态各异的酒瓶吸引了我,也不是酒瓶吸引了我,而是酒瓶的名字吸引了我——归来兮。对,这才是第一时间吸引我的。
因为一瞬的瞟见,脚步已经过了小店,我急忙喊住导游,回身进店。当垆的美女真是漂亮,白净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一头长长的直发绸缎般披在肩上,一袭黑色连衣裙更显女子的安静。看我们进店,女子微笑起身,招呼我们喝杯茶。我说不忙喝茶,问她各色的酒可是她酿造的?她点头微笑,并拿出了一些精致的酒杯,放在我们面前。我按以貌取人的方法来一个以名点酒,她的酒名除了“归来兮”,还有“桃花美人”“洛神赋”“桂花酿”等,她按我的要求,各样取来,斟在杯子里,那酒色或米黄或橙红,香气溢出,或温和或泼辣,或悠远或近切,啜在口里,任酒味在口腔里旋转,舍不得咽下。
忽记起林清玄说过,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时宜歌东坡词……那品这样的酒该读谁呢?或许唯有读自己的内心最适宜吧!林清玄还说喝酒有三乘,“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想来此酒是最合适独斟自酌吧。
或许真无酒量,品酒竟然有些醉意了,或许不是酒醉,是酒里的美妙醉人了吧。
我不禁问女子,这么好的酒,这么好的酿酒技艺,为何不去城市发展,那里机会不是更多,销路不是更好吗?她微笑,说她的酒离不开塔下村的水,只有塔下村的水才能让酒散发芬芳;何况她酿酒本是给真正懂酒的人喝的,给能将酒当做生活去品味的人喝的,不想将酒当做纯粹的商品出卖,不想让人们将酒当做利益谈判的工具,以亵渎了这来自自然的灵性。
这个当垆卖酒的女子让我想起在此前刚刚遇见的一位画师。那也是蜿蜒石板路的旁边,一家小小的画室,里面有尺幅大小不一的油画,画的内容全是塔下村的景象。我们进去,画师停下画笔和我们交谈。我问他为何在这偏僻的地方作画?为何只画塔下村?他说塔下村是他的故乡,这里有他的成长,有他的灵魂,只有画塔下村,画塔下村的山水,画塔下村的风物,他的画才有生命,才有情感。
忽而想起徐志摩有过这样一段话: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所以他说:“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看来确是如此了,画师的根脉在故乡的自然山水里,酿酒女子的根脉也在故乡的自然山水里,正是这些没有被污染的精神和灵魂,才使得艺术有了生命,才使得生活成了艺术。
茅盾先生说: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可是,今天我更想说的是,更具有高贵精神的不是人类,而恰恰是自然,是自然将高贵、美、智慧等最珍贵的东西辐射给了人类,才使得我们人类有了更多的美的发现,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制造。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的确创造了第二自然,但是,现代社会,人类更需要从自然界汲取精华和智慧,重塑自己的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