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陪伴的青春,镌刻在书页中
关于青春的电影,书籍,我看过不少,但你让我描绘出什么是青春,我做不到。
青春该是什么样子?这就如哈姆雷特的魔力般,有多少人回答就有多少种答案。对于青春,我只能概括到:你解其意而不知其形,了其理而明其表。
如果让我以最形象的方式来解释青春,我会给你举个例子:你遇到你喜欢的男孩或女孩,你是毫无顾忌去追求还是瞻前顾后、思量再三,考虑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前者是青春,后者是成熟。
“还记得那晚夕阳下的奔跑吗?那是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这句话被无数人引为经典,而遗憾的是我从未在夕阳下奔跑,因此也不理解“即将逝去”的感觉。
影视作品里的青春总是为爱一个人发狂,上大学时逃几节课,和情敌在雨天里打一架……
可我回顾自己接近20年的历程,发现这样的青春离我很远,我从未如痴如狂的爱过某个人,也从未在大学里逃过课,更未和别人打过架。
岁月的河流在我脑中静静流淌,我渴望找寻到属于青春的浪花,可最终未果。我不得不承认,我的青春时光是静静流过去的,没有一丝波澜。
我的青春迷茫过,害怕过,失去过,拥有过。我思索着我在最美好的时代得到了什么?思来想去,我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学会了孤独以及多读了几本好书。
我的青春时代,孤独是一种常态。我是不想交朋友吗?并不是。我不勉强自己刻意交朋友,也不勉强自己刻意合群。不想在众人面前勉强的笑,更不愿在暗地里独自的哭。就如同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所写:“人,本质孤独。与其勉强通过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不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因为孤独,我爱上读书,我读的书在同龄人中应该算是多的。在书里你会忘记一切,这是真的,在书里你会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而非现实的种种。我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而非手机的社交平台。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余华和村上春树,前者文笔犀利、冷静、客观以及对人性的解剖发人深省:后者对于细节、环境,心里描写令人赞叹不已。我渴望成为他们笔下的人物,可以冷静面对一切,又能留意一切细节,通过表面直视本质。可是,我还差的很远。
这无聊的青春看起来很没意思,就是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无波无澜。你说不曾疯狂的岁月不是青春,我说那平平谈谈的岁月却是我无悔的选择。
我希望多年后的我可以躺在草地上回忆我的青春,那时的我可以不因虚度而悔恨,也不因迷茫而流泪,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选择,无怨而无悔。
若终有一天有人问我,你的青春去哪了?我可以回答:它可能在《平凡的世界》里,也可能隐匿在《三体》和《挪威的森林》中,说不定还跟着《了不起的盖茨比》去美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