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在阅读、写作和心灵成长方面的探索相对较多,最喜欢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学习,总是断断续续。昨天看到新的课程主题《与原生家庭分离》,有点抑制不住的兴奋——忠于等到你的感觉,瞬间从心底升起。
接着听了《心理断乳的谎言》和《父性与秩序》,再看自己与原生家庭与孩子的关系,似乎有了另一种思路。
1.****所有的孩子都行走与父母分离的路上
昨晚孩子比以往都顺利地写完作业,回自己房间睡觉。我不由自主地跟过去,以为他会让我先陪他入睡。没想到孩子说:妈妈,为了减轻你的负担,以后每周一三五你陪我入睡后离开,二四我自己入睡。
心里一动,小东西知道体贴人了,可是分明还有另一种感觉从心底升起——孩子不需要我了,有种莫名的失落感。
是的,失落感,一种不被需要,被迫分离的失落感。
脑海里就想起刚刚听过的课程,武志红说: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多需要父母的呵护,在父母制造的生活空间中长大,但同时要不断完成各种分离。
孩子因为成长的需要,自然地与妈妈分离,可是不适应的不是孩子,而是我这个妈妈——问自己:谁更需要心理断乳?
不得不诚实地对自己说:我更需要心理断乳。
跟孩子道了晚安之后,回到自己房间。
2.与孩子分离时,更失落的是谁
常常听同事、朋友谈论孩子刚刚出门读大学时候的不适应。
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恨不能立刻飞离家庭和家庭所在的城市,到更遥远的、没有父母的、自由自在的城市里去。
但是,为孩子服务习惯了父母,尤其是妈妈们,孩子在身边的时候,觉得疲惫、焦虑,有很多压力和抱怨,可是一旦孩子离开了,又陷入极度的空虚之中,不愿意孩子离开。
孩子在家的时候,每天按部就班的买菜、做饭、洗衣、陪伴,生活忙碌而充实,一旦孩子离开了,连做饭都提不起精神,生活陷入混乱和虚无。
强势一点的父母,甚至会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把孩子留在身边,不允许孩子离开自己。
当父母以“爱”的名义剪断孩子向更高更远天空飞翔的翅膀的时候,满足的到底是孩子还是父母自己的需要?
3.反观与父母的关系,是谁更需要“心理断乳”
觉察和孩子分离时自己的内在,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如果说之前的30多年,我和父母是共生关系,一直都是纯粹的一元而非二元或三元关系的话,虽然表面看来,我“远走高飞”,离开了父母的家,有了更广阔的天空,但是在心理上,我始终还是把父母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心甘情愿地奉献,心甘情愿的被盘剥。
这样的关系中,我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于父母的人,习惯于被盘剥,把自己放在了父母的母亲这个角色上,就是可笑的“圣母情结”了。
这样的关系中,没有觉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心理上离开他们,可以放下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父母在此关系中,也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我的“剥削”。
我和父母在心理上始终处在“合二为一”的一元关系中。
从事实来看,父母比我更害怕心理上的分离,他们把人生所有现实和不现实的梦想都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当我竭尽所能的满足他们,他们就开心,进而会产生更多的“剥削”,一旦我不顺从,他们就万分痛苦。
我在艰难的分离中,感受到的是轻松。
4.无论作为女儿还是母亲,都要学会分离,学习主动“断乳”
当孩子主动提出自己睡,不要妈妈陪伴的时候,他的感受应该也是轻松的。失落的不过是我一个人的小私心而已。
作为妈妈,感受到分离的情感波动,但是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分离对我和孩子都是有益的,健康的,是正向的,所以能够接受,并且不断地觉察和反省,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回到健康的二元或者三元状态。
在与父母的关系上,当我主动分离,“残忍”地进行身体、心理和物质上的“剥离”的时候,分明感受到父母的失落、失望和无所适从。
是的,他们年龄大了,似乎没有办法一下子接受这么大的改变,我的做法看起来决绝又残忍,但是没有办法、丝毫不愿意回到过去的深渊里。
如果说以前的那份“伟大”满足的是虚荣,现在的这份“坚硬”满足的是内在。
父母的“心理断乳”,我能做的十分有限,但是我可以在与孩子的关系上,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自觉地主动的“断乳”,不让我与父母这种不健康的一元关系在我和孩子之间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