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聪明一点点,这是大辉总结的多元思维模型的第21篇。
我们买房,买车,选专业,做项目等重大决策时,要避免单维度思考,从多维度来考虑,这就是多准则决策方法。
其流程就是将对主体有影响的多个维度都列出来,画出表格,评分,然后将整列分数加到一起再做决定。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权衡利弊,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我们以评估潜在市场机会为例来说明怎样使用多准则决策,要开店或者找项目的朋友也建议从这10个要素来分析。
首先用0-10分来标注市场中十个要素的吸引力,0分表示没有一点吸引力,10分表示非常有吸引力。这十个要素分布是:
1.紧迫性:人们对你的产品需求有多强烈。在手机上看一部老电影并不紧迫,但去影院看一场新电影首映就很紧迫,因为机会只有一次。
2.市场规模:有多少人愿意购买你的产品。例如买灭火器的人就比较少,但是买雨伞的人却很多。
3.价格潜力:消费者愿意为该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是多少。人们为一支口香糖花费不会超过10元,但会用几十万来买一部越野车。
4.吸引消费者所需成本:吸引一个顾客的难易程度。小区门口的水果店卖出一个西瓜不需要太多的营销费用,但要将机械设备卖给政府可能需要几十万元才能有一笔交易。
5.传递价值所需成本:将产品从生产者传递到使用者所需花费的成本。比如新鲜肉类和水果就需要昂贵的冷链运输,而互联网上将付费软件发给客户几乎是零成本。
6.产品的独特性:你所提供的产品跟其他厂商相比有什么独特性,能否很容易被他人模仿。线上培训课程很容易被盗版、模仿;但要手工打造一个机械表却没有那么容易学会。
7.产品进入市场所需时间:你创造产品并进入市场需要多少时间。比如制作一门线上课程可能只需要一两个月,但是要种出橙子可能需要几年。
8.先期投资:你的产品进入市场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例如成为一个咨询师,除了投入自己的知识和时间,其他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但要设计生产出一款手机则需要花费几千万。
9.产品的售后效应:该产品售出后,是否会带动衍生产品的销售。例如,消费者买了电动牙刷,随后他还会继续购买配套的牙刷头。但如果买了一个豆浆机,就不需要另外的东西了,除非他的豆浆机坏了。
10.长期的潜在支出:产品销售出去后还需要额外投入多少成本才能持续产生收入。比如商业咨询需要不停的接单才能有收入,而图书写出来后,就可以重复印刷销售。
当你完成了这些评估,将总分加起来,若总分等于或低于50分,放弃这个计划;若总分大于75分,全力开干;若在50-75分之间,需要再仔细斟酌。图表如下:
这个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买车,虽然很多网站都有车型对比功能,但那只是厂商提供的统一数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它们来打分。如果你喜欢运动型的,那将动力打分高,你不愿在售后上多花钱,那就对保养维修打分高些。
要让表格更合理,你还可以引入权重,即对不同的要素赋以不同的系数。比如你对汽车的品牌比较看重,就将品牌的系数调整到2,原始评分乘以系数再算总分。总之,多准则决策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有了它,在你碰到两难或多难选择时,就画出 一个表格,打分,然后计算总分。最后对比总分,或者要求总分达到多少才选。
很多人可能需要这个表格,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 评分表 获取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