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那时候村里大多数人都是靠种田维持生计,也有少数人离开村子去城市务工。
而对于小孩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当然这里的读书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有些人家是用惩罚来逼孩子学习,而我家则没有,大概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家里主要还是以奖励为主,要么奖励几块钱要么奖励零食。我最喜欢的还是奖励钱,可以去买零食和玩具。
那时候喜欢买一块钱三包的方便面,稍微弄碎,放点调料进去抖一抖,就这样吃。虽然也有卖盒装的泡面,但是那时候三四块钱一盒对我们来说太贵了,都不去买。
隔壁伯父伯母家对堂哥比较严厉,如果没有考好就是打一顿,或者跪着不许起来。
后来堂哥学习就很自觉,不需要督促。据说是有次堂哥跟着伯父伯母去田里,看着他们在太阳底下辛苦劳作,觉得种田太辛苦了,所以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
后来每个暑假都能听见堂哥的读书声音,因为我们两家是连在一起的,只隔了一堵墙。后来堂哥考上了本省一个二本,已经很不错,再后来就是在沿海城市买房定居了下来。
爸妈有时候看我不太爱学习或者考的不好,就会说:“哎,你身体本来就不好,再不好好读书,你也种不了田啊。”
他们每次都举本村的一个姐姐的例子来激励我读书。大概是那个姐姐家庭情况不好,都快没读书了。但是她成绩好,后来镇里有个企业的老板知道了这个情况就资助她上学,考上了北京财政...现在在南京...很不错...。然后这个姐姐的例子,一直听到了高中。
那时候大家都在说只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每次聊到小孩的话题,都会说到成绩。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吹着空调。
不过那时候学习还是挺轻松的,最迟8,9点就可以写完作业,然后就是看动电视。到了周五晚上,我们就会把周末的作业全部写完,然后周六周日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和看电视。因为在农村,没有啥娱乐项目。平时我们要么集中去一个同学家跳皮筋、看电视、聊天,要么就是去河里捞鱼,或者去山上玩,采野果。
到了暑假,有时候会去挑茶叶,做手工,赚些零花钱。当然还有看电视。
二
那时候没有什么课外书,村里也没有卖书的地方。要想课本之外的书,要坐车到县城去买,或者由老师统一订购。
那时候觉得只要是本书,或者只要是有字的纸张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记得有时候赶集,会发现一些人扔掉的不要的书籍,大概是拿来垫摊子的,我们就会把这些书捡回去看。
我的第一本课外书应该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本作文书。记得那次是去县城喝喜酒,准备回去的时候,我想买唐诗书。然后一个亲戚说新华书店有卖,爸妈就带着我去找新华书店,那时候没有手机导航,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后来无意中看到一个小书店,叫“新潮书店”(突然觉得很有缘)。于是我们就进去看了看,爸妈挑了一本厚的唐诗三百首,然后说顺带再帮我买本作文书。回去之后高兴了好久,后来同学来我家玩,发现了我买的新书,也争看。
四年级时,老师和我们说可以把家里的课外书带来,大家一起阅读。有一些同学带了脑筋急转弯的书,那段时间我们班上的同学都特别迷脑经急转弯。一有时间就互相提问。
后来我五年级转到了县城上学。县城有一家挺大的新华书店,于是每个周六周日我都会和朋友去新华书店看书。因为那时候书店的座椅很少,有很多人都是拿着一本书然后坐地下。
记得第一次去新华书店是堂弟带我去的。那时候简直惊呆了,居然有这么大的书店,这么多的书,还可以吹空调。
有时候作业不多的晚上,写完作业我就直接去新华书店看书。有时候父母工作还没回来,我就会留下字条告诉他们我去书店看书了。他们看到以后,洗漱完就会去书店找我,等我看完一起回家。当然有时候,在回家的路上,会吃点宵夜,那时候感觉太快乐了。
记得高中的一个语文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们要给我好好读书。有一天他在黑板上写了: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告诉我们读书可以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