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午后立于窗台,端坐,看书。阳光透过玻璃照进一片亮光。
断断续续两三个小时,终于翻完。合上书,心里似乎也是敞亮一片,有阳光照进——于老的教学之道。
今天读的这部分是名师名家对于于老的教学艺术评析。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周一冠老师是这样评的简谱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化境。简朴之中透着余老师对儿童的尊重,对母语的尊重,对中国语文教学传统经验之传承是城中有创,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一种学术性格。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他评“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是童心永驻,”他遵循的教学原则有三要三不要:一要循循善诱,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二要善于鼓励,不要给孩子泼冷水;三要善于积极,不要把答案合盘拖出。三不要要落实好,还有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于老师的课是师生之间有感应的课,是来电的课,他的课堂有三个特点:一是他能很快的形成一个师生和谐互动的读书气氛,这可以用一个“和”字来概括;二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大增,难的似乎也变容易了,笨学生似乎也变聪明了,可以用一个“易”字来概括;三是学生的思维活跃,这可以用一个“思”字来概括。之所以能够“和”“易”“思”,是因为于老师有可永不泯灭的童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杨久俊老师评价于永正老师是“人课一体的生命升腾。”他的课体现着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他尊重并且喜欢学生,他的课堂能让学生回归童年,他的课堂透着对儿童的理解。他的课体现着对语文本体规律的深刻把握,于老师的教学重视语文本体规律的深刻把握,重视从一个到一类,从学会到会学,从学得好到带得走。他的课更是对综合素质的不断充实,是对教学艺术的执着探索。他的课是朴素的精致,精致的朴素。他的课,简中有丰。
江苏省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朱佳龙老师评价课堂上的于永正老师的课,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是读书;第二是他的课堂充满了艺术的气息,使人享受;第三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可以很轻松地走到学生中间去。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李亮老师说,于永正老师是教学艺术的大师。称听于老师上课,不光有代入感,更有获得感,紧张感和幸福感,于老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他理解儿童,相信儿童,平视儿童,对话儿童。学生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思维总是打开的,是最率真的,他们跟着于老师一起走向语文,走向成长。他称于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是在教学情境中言传身教。于老师的教学艺术风格,他把它定义为“夸”“范”“文”三个字,所谓夸就是夸奖,范就是老师的示范、垂范,玩就是让课堂好玩有意思,情趣化。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法根老师评价于老师的课,称“好课都是简单的,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呈现了天然去雕饰的简约之美。”于老师以平和的心态做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他的看家本领是把自身练成了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现场的妙计在于激励的教学艺术。好课是教与学互相生成的,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他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于老师善于发现亮点,善于点燃希望,他善于巧用幽默。于老师的课,常看常新,越嚼越有滋味,他的课有意思,有意义,更有意境。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魏星老师称“于永正语文教育实践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回到语文本身表现出鲜明的本体精神,他创新教学方法表现出鲜活的艺术精神,他的教学艺术体现在游戏精神、创造精神、自由精神,他从自身素养出发,表现出鲜亮的生命精神,他坚持说自己,自己说,并最终成为自己。于老师的课格、文格和人格浑然一体,形成气象,构筑了于永正语文教育实践这部大书。
名师大家的评价,于老师都配得上,并且名副其实,之所以摘抄于此,一是名师大家们用精妙的语言说出了我所不能说出的话,二是他们的评说中再次透出了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书已合上,思想仍在澎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我来说那么高大上,语文课,具体到每个单元,每一课,我曾经都得绞尽脑汁,觉得要教会并让学生学会并不容易,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明晰了,我以往的课堂立足于短暂的应试得分,冗繁的多,无效无趣的多,学生的收效自然就少,以后的课就应该在备实的基础上,课堂上力争精当,落实到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上,落实到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理念上,力争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力争通过读写让学生达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力争让自己的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力争努力让自己的课有趣有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仅限于想并不行,下一步具体计划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