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车上看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学习中心,谁来学?和学习中心,谁来教?
第三章节主要有两个关键词:有教无类和混龄学习,互联网时代不仅改变我们生活方式,还悄悄的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传统学校的学习,根据班级制度和年龄段进行分层教学,尽管老师再优秀,也会存在学生吃不饱或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达标教学和育人,这种情况的育人标准只能达到普遍性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培养创新型、创造性和个性化人才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根据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完成相应的学习,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化喜好完成相对应的学习。
此外,混龄教学的好处,确实让自己回想起自己高考那年,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人能真正的从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做事能力来引导自己未来适合什么职业,那时候我在想,如果有种大学制度,可以让我上了大学之后,慢慢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再来转专业,那个时候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不是到了大学,发现自己选错专业,只能硬着头皮去学完,不能发自内心的喜爱,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白白浪费,进入社会后,出现找工作难或者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很多大学转专业却不容易。
而混龄教学,它有它的好处,比我们年长或者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他可以更好的引导我们为人处事,看清未来的一些形式或者作为某个阶段的人生导师。就比如高考填志愿为什么会请一些师兄师姐回来宣讲或一进去大学请一些师兄师姐做宣讲会的道理一样,这样能更好的引导师弟师妹们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而有教无类,在互联网时代能真正的被实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只要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体系就可以去学习,每个学习中心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这样对于培养个性化人才也更有针对性。
第四章,学习中心,谁来教?
未来的教师会被淘汰吗?会,只是有一批,如不能拥抱互联网时代的老师或者没办法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感有方法的老师。人工智能能协助教师做更好的教育,没办法取代教师,因为学生是流动性的、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不是一道程序。那未来教师怎么定义,是能者为师,只要我们会什么,我们就可以教什么,然后老师的身份也可以随意切换成学员,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学习中心角色不一样,既能为师者也能为学者。
而我们老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课程,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做一个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