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翻入寻常曲,忽闻隔岸江准歌。
我眼望着比处暮色四合,倦鸟归林,缓缓摊开书本,将秦谁河臧着的繁华尽数揭开,一字一句诉说出这个指尖自成风韵的女子那不平凡的一生。
花间如是闻折柳,长袖翩翩,歌舞自余风流.
她是初识时那舞文弄墨的一代佳人,字里行间有着风花雪月,一言一语亦不缺闲情雅致;她是再识时那芳心暗许的小家碧玉,虽不是一见倾情,却也是惺惺相惜;她是终识时一身傲骨、只愿与家国共存亡的独立女性,她就像一树花,风吹雨打也断不了她的傲骨;就算一朝折枝,那象征着她傲骨的花朵,便紛纷扬扬地落满行人的衣裹,余留百世不散的沁香。
说起这部陈寅恪先生留给我们最后的著作,这部他酝酿最久、写作最长,也是他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作品——《柳如是别传》,一个起因成谜,结果又备受褒贬两极的传记,总是令人感触颇深。
书文词话坠风尘,琵琶声声,盛庭华筵依旧。
似乎给一个明末清初的名妓写一本用心良苦的传记实在为人所不能理解,但际寅恪老先生自言:“世所传河东君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类者附之。”于是在陈老先生的笔下,我们看见那个貌美如花又能书擅画的女子,言行举止风流纵诞,心思志向不羁陋俗,她曾勇敢追求人生幸福,她曾奋身欲沉泡水中以表民族气节,她曾拼尽全力慰义军以示爱国情怀,她曾言明民族大义远胜时宫腐儒。
而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柳如是能被陈老先生另眼相看,为什么柳如是成为秦谁八艳之首,为什么柳如是许我一世心动的原因.
历史将这位女子送上舞台总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她有着绝世风华,更有着大多数封建女子未拥有的魅力——那是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沉淀后,留给柳如是的清骨。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云赞锦衣似玉洁,青灯盏盏,浮华转瞬即空。
可是在曾经繁华的年岁里,在今日繁华的年岁里,总有那么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而这从未改变的,不过一句“一树折枝花满衣,心香余留百世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