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无意中受到同桌的影响,爱上了网络小说,从此,坑深一入深似海,牛入泥潭,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候,智能机还不是很普及,只能从小书店里买来看,十块钱一本,看的津津有味,互相传阅,一时间风靡整个班。
回家后,一改往常偷看电视,偷玩电脑的毛病,直接跑进自己的房间,一本正经的装作在学习的样子。
父母自然是不会同意的,这种快餐文学,确实没有什么深厚的文学底蕴,读起来也不会涨什么知识。可那种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不到的精神快感,在这种爽文中,全都可以对号入座。
而像我这种初中生,苦逼的学习生活真的让人乏味,反而是这种快餐,和人胃口。于是乎,一场和父母之间的较量就开始了。
诸如被父母收书,而我却在半夜悄悄的爬起来,忍着睡意,翻箱倒柜的摸索找书。再后来,电子书走进了我的世界,这样就大大的加快了我的阅读速度。上课看,下课看,放学路上看,躺在床上看,唯一不是看小说的时候就是和同好一起聊书。
如此这般,一直到高中,虽然看得少,但依然有看小说的传统。
现在,上大学了,管自己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家乡,自己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说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躺在床上再也不用留心门是否会被推开,坐在书桌前,再也不用担心父母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背后出现。上课看小说,更是光明正大,整节课连头不带抬一下的。
可一心扑在小说上的我,忽然间,觉得小说并不是那么让人欲罢不能,晚上看小说,十一点就困了,然后就很自然的放下手机,关灯睡觉。上课看小说,看着看着竟然就和同住聊起了天,完全不顾忌小说的感受,在宿舍看小说,只要舍友一叫出去浪,放下手机就换衣服。
难道我真的顿悟了吗?忽然意识到小说的没营养对自己没什么好出?忽然间就蜕变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学生了?
我想,应该不是的。这一切,都可能是物是人非吧。
当年看的,也许并不是小说本身有多么的吸引人,或许,只是因为和父母捉迷藏很有趣,或许是觉得上课看小说有那种会被老师发现的紧张感很刺激,或许是因为和同学们聊小说很有激情,那种追更的激动感,那种推测作者下一步的动向的八卦心......
如今,我在父母眼里真正的成为了他们想要的好孩子,大孩子。他们总是说你之前要是早早的醒悟,现在就会如何如何,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是因为什么而长大的呢?
是年龄吗?是知识吗?我想,大概就是那一份孤独吧。
身边没有了一起聊书的同好,没有了当年被老师家长追逐的感觉。没有了明明快要考试却依然忙里偷闲的告诉自己,再看一张,就一张的紧张感。
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迫使你,让你不断的长大,变得让这个社会认可你,变的服从这个社会的主流。(题外话)
现在回头想想,很多东西也许他只是和存在于你的脑海里,当你故地重游的时候,很难再找到当年的自己了,我们留恋的不是那个地方,而是我一起度过那些时光的人。
当我放下答高考卷子的笔的时候,我的高中就意味着结束。再也回不去了,往事如烟,那些美好的日子以后都只会存在于我的字里行间中,成为一个又一个记忆的片段。那长长的高中三年的画卷,从那一刻起,再也连接不上了。
岁月如歌,我们是其中的孤独行者,走过一片一片的森林,越过一座一座的山丘,嗅过一朵一朵的芬芳,留恋过一树一树的花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然而,人在旅途,眼面的风景才是独好,身后的万千感动既然都是留恋,那何不珍惜未来的每一瞬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