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梳理:
1、分组阅读一篇文章
文章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文字结构:精神分析
通过话语互动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
2.可以流畅看懂,读出来,并懂得作者所表达的意思,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认知
理解 分析 概括
运用 推理 思辨
利用语言达到人格完善
3,这些能力如何培养
(1)文字的发展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楷体
图像→ 文字 →分析 →概括 → 运用
观察事物→建立关系→心智建构
(2)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安全的环境
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建立内部世界,与同学老师等外人的互动构建外部世界,进行身份确认
(3)话语与思想
一种感觉
一个行为举止
一段语言
婴儿通过与母亲互动产生情感,人靠身体的感觉来运作思想,动作的精细化是心智化成熟的过程。
(4)关系
手机:客体
人:主体
教学中的主体是谁?
主体→学生 教师→成为主体的关键是什么?(说话)
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被允许有话语,促进话语的发展,促进一个主体自我的构建。
教材:建构一个自己喜欢的封面,介绍封面,取一个名字,编一个故事。
用客体完成主体缺失的部分
(5)教材
(6)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
知识的传授
形式的单一
强制性认知
创新教学:
平衡阶段心理特点的形式(活动多样化,激活)
教学的分层管理(差异性,尊重和跟随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层次)
(7)关于创伤
记忆与思维混乱→无逻辑(解离状态)→退行(撒娇,吃手指)→无象征思维(比喻)
修复方法:连接 觉察 重构(语言 身体 客体)
学习的五个层次:
认知 视觉 体验 身体 具象
(8)课堂引入的目标:打破防御
简单易接受 依据目标设计
分类:图片 视频 网络语言等
层次由易到难,每一点对应一个目标,其中有核心目标,潜意识带动情感产生。
(9)课堂评估
知识(0到10分)
情感(兴趣,愉悦)
能力(核心,基本)
(10)教材整合,重构
知识的条目整理
分类,归纳,分层
知识路径
(11)学生培养目标
(能力)分层次目标
分析,整合
关系目标
知识达成效果目标(评估记录表)
2,主题实现
(1)思维力源于观察力与注意力
(2)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
自恋:满足
攻击:竞争
关系:归属,认同
性:心理能量
课程管理与运用:
反转移处理(即冲突,情绪处理)
困难学习(学习,行为)
基本管理
投射性认同的四种模式:
依赖 控制 权利 色情
课程讲授与运用:
教师印象管理(外)
教师内心状态(内)
声音,身体语言,语言(演讲)
二 我心中的语文与心理学
以前没觉得语文与心理学的关系有多么密切,经过两天的培训,终于明白语文与心理学的关系,就像唇和齿。如果语文是一条河流,那么心理学就是河两旁的青山,青山为河流不断注入清泉,河流映照青山,山高水长,悠悠荡荡,终能成为一副美丽的画卷。
聂老师孜孜不倦,条分缕析,用一个个知识构图和生动体验让我们获得了一次成长的飞跃,这个过程对于我而言,就像云破日出,拨云见月。两天的培训,聂老师全程站立,深深佩服其学识与敬业精神!
语文学习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程度又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所以,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人格完善、心智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自从我们出生后,我们就在学习语言。父母对孩子积极的回应,让语言悄悄走进了他的内心,他知道怎样自我表达,并有了探索世界的勇气,语言的幼芽开始在他内心生长。婴儿通过与母亲的互动产生情感,人靠身体的感觉来运作思想,情感和思想都是语言表达必不可少的条件。语言的内化、情感的建立,思想的形成、自我的构建、心智化的成熟都离不开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互动,离不开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自由探索,而这些都是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前提。
回到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完善教学方法,通过语文学习来完善学生的心理人格,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语言与心理同是一体,语言反应心理,心理表现于语言。
对于语文教学,我有几点思考
一、学会观察
观察事物就是建立关系,通过建立关系,用语言文字来建构心智。比如"山"字就是通过观察山的形状,一步步演化而来,分析,概括,达到运用的目的。最明显的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对人和事物细心的观察,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真实生动的语言体现出一个真实生动的人格系统。
二、从身体感觉入手
文字通过身体的感觉进入内心,身体的自由探索促进形成丰富的语言和完善的心智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身体的感觉去学习,比如,对"粗糙"一词的理解,可以通过触摸来体会。"兴高采烈"、"失魂落魄"等情绪,都是可以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要被允许有话语,通过促进话语的发展,促进一个主体自我的构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尊重、真诚与涵容的。教材虽然是客体,但也可以被充分用来完成个体缺失的部分。比如,让学生给课本构建一个自己喜欢的封面,并取一个名字,编一个故事,课本与学生就建立起了一种真正的关系。
在课堂导入中,通过一些简单易接受的方式,比如小游戏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在稳定中创造一种不稳定,比如由拼字游戏进入组词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建立合适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结果性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也是达到结果性目标的动力,体现为学生心理人格的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好总体目标,分目标和技术目标。
五、教学状态
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到不同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尊重和跟随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层次。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心理创伤的孩子,上课时经常会处于解离状态,没有象征思维,语言表达有更多困难。教师应该通过与这种孩子建立连接,不断觉察其变化,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其重构人格系统。
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自身的印象管理,内心要始终处于一种觉察的状态,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
通过两天的学习,对于语文与心理学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希望自己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越来越多好的方法。第一次觉得,教语文,是一件真正立人、树人的事情,内心多了一点骄傲,也多了一点向往,任重而道远,只能紧跟前辈们的步伐,在摸索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