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邵阳的亲子公益课,歆然老师以沟通为主题,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沟通都会学习怎么说话,学一些话术,说些什么话可以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也会发现,同样的方法用了几次就不见效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现当自己的情绪爆发的时候,什么技巧都用不上了,完全就失控了。
而今天沟通的主题,歆然老师讲的是从不同的层面出发,去留意自己的心处于什么状态时说出的话,说的话是什么并不重要,而是传递出来的那种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有我们说什么话才是沟通,其实,我们的肢体动作,眼神,无不在传递着信号,一回到家,孩子就能感觉到家里的气氛,就能感觉到是紧张的还是放松,愉悦的,这才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环境,家庭的氛围。
只要我们处于防卫的时候,肢体动作是紧绷的,很用力的操控,注意力一直关注着事情的结果,没有看到,其实自己内在的不舒服已经升起来了,也看不到对方内在的感受,这个时候的沟通就会是出自于防卫的沟通,带着目标,带着操控的沟通。
这样对方也会出自于防卫反操控,不让你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去触碰自己的脆弱,这样会导致关系处于分离的状态,关系越来越疏远。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觉察,看到自己正在防卫的是什么?自己有什么需要,正在避免什么发生?
在现场有一位家长示范了一个例子,当自己看到孩子长大了,害怕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同时也担心孩子早恋。当家长去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看到妈妈闪烁其辞,想操控自己,就不想和她说了,不耐烦的说我知道了,不要再说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干脆就不想理会妈妈。
妈妈在表达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的担心,自己的真实想法,想绕弯子,同时又带着期待,这个时候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防卫和操控,也激起了孩子的防卫,孩子也感觉到不安全了,在提防妈妈,也不会愿意把真实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就像如果孩子知道父母不让自己早恋,他早恋了一定不会让父母知道,而其实这样,父母就丧失了很多影响孩子,关心孩子的机会,也导致孩子因为害怕,因为恐惧,做出后果更加严重的事情。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接纳,允许的家长,对孩子的人生真的是莫大的福音。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到了青春期,很多的迷茫,而这个时候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就会因为没有人懂自己,不被爱而去寻找其他的认可他,懂他的人,孩子因为在家里没有重要性和归属感,就去任何让他有归属感的人那里去了,也很容易交错朋友,而影响自己的人生,这个时候就更加不容易了。
早恋其实就是在家里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才到外面去寻找。
如果这个时候,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害怕孩子在学校交错朋友,害怕孩子早恋,意识到自己的担忧,害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害怕面对不是一个好妈妈的挫败感,意识到自己的心痛了,并且愿意去表达自己的脆弱,同时只是去表达,不是用悲情去操控孩子,而是去陪伴自己的痛。
妈妈只有在陪伴好自己的痛时,才能看到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那件事情的结果,所有的注意力在事情的结果上,这个时候就错过了很多,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在发生的,也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就没有办法去真正看见孩子的感受。
歆然老师演示了出自于脆弱和本质的沟通,诚实的去表达自己内在的脆弱,而且知道这个脆弱只是自己有的担忧,不代表孩子就真的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是完全放下结果,孩子会怎么样回应自己都是可以的,也许因为妈妈的表达,触动了孩子的不舒服,而孩子又不知道怎么陪伴自己的不舒服时,会继续攻击妈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继续去面对这个更加失败的感觉。
去表达脆弱不是为了让对方来配合自己,只是为了陪伴自己的痛,继续攻击,继续面对。
当妈妈很多次的回到自己以后,发现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平稳,关系越来越近了。
不断的穿越脆弱,会发现有着平和,喜悦,欣赏和信任,不管孩子在做什么,始终关注的是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欣赏就会出来,那样的出自于本质的沟通就会有爱意在流动,可以在脆弱中相遇,看到原来双方有一样的痛。
在听完三个层面的沟通,有位爸爸就提问了,老师讲的这些都很好,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好像情绪来了,什么都抛到脑后了,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实修的,去陪伴好自己的情绪,让这些情绪去流动,而控制情绪只会越控制越失控,不断的压抑情绪也会让身体呈现出来,或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出来,愤怒就是在自动释放身体的压力。
当我们基于防卫在沟通时,妈妈自己就可以不用面对愧疚,我们有多少的时候是从我们的心去和孩子互动呢?
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说声抱歉,父母对孩子有太多的控制,指责,批评。
而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说一声感谢,感谢父母这一生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也许现在我们不一定能做到,跟对方表达抱歉,亲密关系就是希望能够支持大家在未来可以做到,把自己的心打开,变得更加柔软的去表达爱。
还有家长在提问关于二胎的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大的孩子读高一,很叛逆,当我们生了二胎,大的孩子就会觉得,自从有了弟弟,父母就对自己不关心了,甚至想要搬出去住,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作为父母,照顾到了大孩子的感受,对小弟弟又有伤害,有时候甚至大的,小的都不满意,都觉得父母偏心。
孩子体验到气馁,沮丧,像一个泄气的皮球,就会发展出来一些行为,为了报复父母,孩子会做让父母最难过的事情,大孩子就会去欺负小的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只有不去关注孩子他的行为是什么,不是去纠正他。
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大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在争重要性,小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这个时候妈妈觉得无力,挫败,不知所措,很茫然,内心有一个痛在发生,内在正在体验到心力交瘁,大孩子,小孩子都不能让她们满意,这个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脆弱,表达脆弱的目的,是为了面对脆弱,不是操控,和孩子们在脆弱中相遇,都在体验不够好,孩子发现原来妈妈跟自己有一样的害怕,他们内在也有这种感觉,就有了在一起的感觉,
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回到自己的心,去看到其实自己也很迷茫,很挫败,不知所措,去照顾好自己的感觉,陪伴好自己的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脆弱,当孩子看到外面还有人和自己有一样的感受,马上觉得被懂了,也愿意去看到自己的痛,在痛中相遇,爱意在互动中流动。
当你能面对脆弱,就拥有了看见孩子的能力,不会去当判官,当我们没有面对自己的脆弱时,就会有很多的恐惧,害怕去管孩子。
课程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有人分享自从第一次听了歆然老师的课,会去实践,发现关系有不一样的改变,同时发现还有一些疑惑。
有人分享自从上次听了歆然老师的课,发现自己更加知道和孩子关系好,陪伴好自己和陪伴好孩子的重要性,有品质的陪伴永远比无明的操控更加重要,方向比方法重要。以前听到别人表扬自己孩子很听话,就会觉得自豪,现在却发现孩子只是因为弱小,不断的想要去让妈妈开心,讨好妈妈,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孩子自己的生命力也难以绽放,以后想给孩子更多的允许。
还有人分享,其实自己很怕别人不满意,完全忽视自己的需要,去讨好自己身边的人,别人都觉得自己很付出,可是她自己真的很辛苦,现在想要开始自己的生活。
还有人分享,自己其实内在有很多的伤痛,自己总是会不顾一切的想要去满足别人的需要,要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满意,不能让别人满意就有一个很大的无价值。这么很短的时间,就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当她放松的去流动时,那个堵的感觉就流动了。
我们只有看清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真相,通过自己所创造的关系中了解自己,了解真相,我们才有转化的可能。
每一次课程都是生命的旅程,不同的团体一起探索,而处理内在的动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时间修炼自己,才能具有看见别人的能力,亲密关系在做的就是陪伴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