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好几位大咖说,人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焦虑。你以为你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别人告诉你你想要的。
小时候,有人问我:“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我说:“我想做科学家。”其实在回答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面不舒服,我模模糊糊似乎知道科学家要搞火箭发射的,但是我对火箭不感兴趣。
已经不记得是谁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知道小时候,我没有见过很多职业,我没有见过很多可能性,但是有不少人问我我想要做什么,我只能回答别人告诉我的答案。
为了让父母开心,很多小孩子在说大人想听到的话,在做大人想看到的事情。可是长大后,我们对于自己要选择的专业,要选择的职业,又要听谁的话?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被忽视太久,以至于,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继续听从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话吗?或许,父母已经老了,他们突然把选择权交给了我们。也或许,父母依然为我们做主,可是,毕竟是成年人的身躯,意识里未必明白我们不想要父母给我们选择的路,但是潜意识让我们的身体很不舒服,会有很多情绪不安的烦躁与焦灼。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习惯听从权威的话,长大后,会不会到处去寻找大咖来告诉我们想要什么?其实不用寻找,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指路名师”的指点,充满各种学习培训:写作、英语、编程、摄影、手绘……还有各种方向的职业规划,把我们的心向四面八方拉扯。久而久之,甚至忘记了自己的主业是什么,迷失在这些副业的选择之中。
尤其是女人,“女性更重视努力程度,不太会采取自我妨碍行为。对女生而言,她们付出的努力是其自尊的重要来源。”(《心理学与生活》第449页)
现代社会对于女性在职业、家庭上都有更高的期待,而女性本身,其自尊的重要来源是自己付出的努力。如果长期生活在迷茫和选择中,没有时间去努力,女性可能更容易情绪出现问题,焦灼、烦躁、抑郁,甚至终日惶恐不安……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人,有时候,没得选,反而是最幸福的。
“个人主义的现代文化存在‘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过多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社会心理学》第59页)
“如果让员工们免费去巴黎或者夏威夷旅行,他们会非常高兴;但是,如果让他们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可能就不那么高兴了。”(《社会心理学》第59页)
“人们对无法反悔的选择(比如‘最后大甩卖’中的选择决定)的满意度比对可以反悔的选择(当允许退款和更换时)的满意度要高。”(《社会心理学》第59页)
多少人为了让自己有选择而奋斗,其实,我们奋斗的这个目标,是不是本身就是通往不幸福?因为有时候,选项更多,我们反而不满意。
或许,冥想静心,发现自己想要什么,发现是真的自己想要还是别人告诉我们想要,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可以告诉我们想要什么的别人太多了,可能我们会更加看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能我们把精力在多条轨道上各分散一点点,但是任何一条轨道通向的远方,我们都没有到过。可悲的是,力气、时间、金钱,我们也花了。
如果光阴不允许我们用太多的时间发现我们想要什么,那就在我们拿不定主意的所有选项中,抽签决定一个方向吧,为了一个方向去奋斗,起码去看一个远方,也好过在原点往四面八方各努力一点点。
有时候,没得选,在这个方向上一直努力,反而让我们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