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第八则。
1、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对道:“赐呀!哪敢望回呢?回呀!听得一件,知道十件。赐呀!听了一件,只知两件。”先生说:“你诚然不如他,连我也一样不如他。”
傅佩荣注解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与回,谁比较优秀?”子贡回答说:“赐怎么敢和回相比?回听到一个道理可以领悟到十个相关的道理;赐听到一个道理只能领悟到两个相关的道理。”孔子说:“是比不上,我与你都比不上。”
子贡最喜欢评论别人的优劣,孔子就故意问他,与颜渊相比,谁比较优秀。子贡不愧是个会说话的人,回答得非常得体,也颇有自知之明。
子贡知道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于是便回答说颜渊是“闻一知十”,可以对一个道理领悟透彻、触类旁通、无所遗漏;而他自己只能“闻一知二”,对一个道理的领悟,有相当的把握,但是还达不到透彻与周全的程度。
傅佩荣:学生不必不如师
子贡的“闻一知二”当然是自谦之词,知道自己的领悟力没有颜渊高。孔子听了,也不忍心再说什么,就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这句话同时肯定了两个学生。就老实不必各方面都胜过学生而言,作为老师可以这样安慰学生,孔子再这方面做出了表率。换句话说,孔子也觉得自己有时候比不上颜渊。
《庄子》里多次推崇颜渊,认为颜渊比孔子领悟力更高,孔子也觉得学生不必不如师。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夫子考校子贡,让他自我评价,和颜回相比,谁更胜一筹。颜回是我们都知道的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常常得到夫子的夸奖,认为他已经达到了君子的境界。子贡也非常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远远不及颜回。子贡观察看来,颜回闻一知十,几乎已经算是一种非常聪慧洞察一切的状态了,而自己,顶多只能闻一知二,通过知道一件事情,推测明白另一件事情或者另一个道理。孔子认为子贡这样的评价非常到位,所以也表示了赞同之意。
虽然子贡贤不及颜回,但是他能够清醒自知、洞察别人的长处,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闻一知十"的境界很难达到,我们尽量让自己能够"闻一知二"吧。
4、弘丹学习心得
孔子是十分喜欢颜渊的,而颜渊也是以好学著称。
百度百科关于颜渊的介绍:颜渊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帝王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关于孔子以“仁人”相许颜渊,我目前还没有学到,如果真是如此,那孔子对颜渊的评价真的是非常高。上一则,我们学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子由,公西华“仁乎”,孔子都回答“不知其仁也”。孔子平日讲学极重仁,仁乃人生之全德,孔子特举以为学问修养之最高标准。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孔子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子贡说颜渊听到一个道理就可以领悟相关的十个道理,说明其学习和领悟能力很强。
而颜渊表面看起来,可能是愚笨的人,在为政篇【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与回谈话,他都没有任何质疑,好像是个愚笨的人。离开教室以后,留意他私下的言语行为,却也能够发挥不少心得。回并不愚笨啊!”
从这一段也可以看出,颜渊不是好大喜功,夸夸其谈的人,他会把从先生那里的所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位非常踏实和好学的学生,难怪孔子那么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