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那些无法承受之重,日夜交替上演。
推荐韩国电影《寄生虫》,很多细节和隐喻值得反复咀嚼,将穷人在底层挣扎的伤痛用巧妙的电影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怪不得可以连续夺得四个奥斯卡大奖。
故事讲的是金氏一家住在拥挤邋遢的旧城区地下室,全家都为找工作而发愁,在机缘巧合之下,变成寄生在富人家庭朴社长一家的卑微角色,无意中发现社长家所在别墅的地下秘密。。。
一、上不去的台阶,撇不去的欲望
世事无常,福祸之间的界限划得没有清楚,厄运喜欢伪装成好运的样子。
基宇是长子,复读了几次,都没考上大学,在家闲得慌,遇到高中好友来托他帮忙。原来这朋友在名牌大学读书,准备出国,介绍他去给富家千金辅导英语。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容错过,基宇伪造自己的学历,碰巧蒙混过关。尝到甜头后,他让妹妹基婷冒充成主修艺术心理学的国外名校生,给富家小少爷辅导美术。
这还没完,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后,他爸基泽变成大富豪的司机,妈妈忠淑变成了管家,全家人都给富豪家打工,当事人却被蒙在鼓里,倒是小少爷用鼻子嗅出了他们相似的味道,也许是长年住在地下的潮湿味。
不管怎么说,一家人都找到工作,轻松又高薪,日子倒也过得和和美美,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偶尔还能趁着富豪一家出游体验一把“反客为主”的欢乐。
这一天,小少爷过生日,富豪一家打算去外露营几天。他们前脚刚走,金氏一家就蜂拥而至,享受舒适的大浴缸,在豪华大客厅胡吃海混,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那一刻,他们有种错觉,以为梦寐以求的生活近在眼前。
可惜好梦由来容易醒。当富豪一家因为超级大暴雨提前回来,他们就像蟑螂一样躲在桌子底下战战兢兢,捣鼓了好几个小时才找到机会溜走,在大雨中落荒而逃。
我很喜欢SIR的影评:如果说楼梯是通往上流的桥梁,那么水就是冲刷欲望和毁灭幻想的清洁剂。
刺骨的雨水从头淋到脚,提醒着他们现实的残酷,这个半山别墅始终不是他们的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好不容易回到熟悉的地下室,等待他们的只有大水漫灌,一片狼藉。
超级大暴雨只是打消了富豪的出游计划,却淹没了金氏的家园,这便是鸿沟。
基宇死死地抱着那块所谓的会带来幸运的大石头,在水中漂浮着,迟迟不肯松手。
与其说他抱的是幸运,不如说是贪念和不舍,贴近富豪的生活让他体验到了从所未有的满足感。
一边是豪华别墅的纸醉金迷,一边是暴雨肆虐的地下,活得卑微的幻灭感和挫败感如浓墨重彩搅成一团。
二、狡黠中带着善良
金氏一家中我最喜欢基婷这个角色,美丽大方、聪明果断、有气势,各方面都挺好。她的歪心思多是多,却不至于伤天害理,只是谋生的必要手段,身上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我觉得导演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很巧妙,亦正亦邪才是真实人性。
小人物会为了一分钱锱铢必较,骂骂咧咧;也会为救人奋不顾身,基婷就是这样。
金氏一家在富人家“反客为主”的那一晚,由于前任管家雯光的突然造访,意外地发现了地下室的秘密——原来,别墅地下有个隐秘的防空洞,富豪一家对此并不知晓。
防空洞里藏着的是雯光的丈夫吴勤世,为了躲避巨额债务,已经在里面生活了很多年,饿了就偷偷上来别墅找吃的,或者由雯光悄悄把食物送下去。
前任管家本来想和妈妈忠淑好好谈谈,希望她帮忙定期送食物给丈夫,但这一切因为金氏其他人的暴露终止了,取而代之是你死我活的大混战。
雯光突然明白是金氏一家抢夺了她的饭碗,与丈夫一起奋起反抗,在混战中头部重创,倒在丈夫旁边,金氏一家顺利脱逃。
事后,对于这一切,爸爸基泽放任其自认自灭,基泽一心想着用那块石头解决掉他们,基婷却想着和妈妈一起,准备给防空洞弄点食物,这么做有可能让自己的身份暴露,被炒鱿鱼,可是不这么做,对方就会死。
两难选择面前,一念光明,一念地狱。所谓善良,就是在绝境下为别人着想,为自己的举动负责。
面包和道义善良面前,选择后者,理所当然,却并不容易。
三、言不尽的悲歌
有一个片段我印象很深,富人夫妇对爸爸基泽身上的气味特别嫌弃,眼神中满是鄙视。
即使他们一再努力,有些东西注定改变不了。
导演在这里用了很巧妙的象征手法,味道可以祛除,但是深层次的精神印记却无法抹去,气味的隐喻尤其精彩。
我觉得,即使他们一家暂时没露出马脚,假以时日,肯定会因为一些改不掉的习惯暴露出来。成就他们的东西,同样可以毁掉他们。
有些印记,注定无法隐藏,而有些横祸,无法躲开。
防空洞的风波就像一场蝴蝶效应,提前引爆金氏的幸福假象。
前任管家那晚就死在防空洞里,可以想象她丈夫的悲痛欲绝。第二天,发疯的吴勤世举起大石头,砸得基宇头破血流,在富家少爷的生日宴会中当面杀死基婷,而爸爸基泽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杀了富家主人,开始逃亡生活,金氏一家走向上流的梦就此陨落。
贪嗔痴就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源代码,稍不留意就会激发出来,害人害己。
如果他们拥有延迟满足的思维,早早未雨绸缪,把赚到的佣金都积攒起来,想办法换个房子住,而不是赚到钱之后就只想着吃喝玩乐,结果会怎样?如果他们和管家夫妇可以好好谈判,事情会不会有转机,达成动态的平衡?
最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造成的稀缺心态,因为经历过匮乏,太害怕失去,反而拥有不到,整个心智带宽都被占据,看问题也变得片面,情绪也不稳定,更别说改善生活的执行力,陷入了恶性循环。
网上有句评论是这么说的:“这部电影的精妙就在于社长一家做的事情其实都非常合理,但是从穷人的眼光去看,就变味了。”
而我认为:当能力无法匹配你所拥有的东西时,注定只是场悲剧,徒自悲伤。
当你以为日子变好的时候,却被若有若无的心智枷锁钳制着,这便是言不尽的悲歌。
关于这部电影,你又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