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明·李东阳《大行皇帝挽歌辞》
《降临》这首歌里,有万物生发,有大爱宽广,有宽宥包容,于我而言,《降临》更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次听《降临》的时候,我正坐在鸟巢体育场里。
华晨宇静静地站在那,遗世而独立,像是布道者一般,带着神圣的光芒,轻声吟唱,像是在传达什么旨意,给我们指引方向。
一曲终了,全场静默,在座的9万人像是心灵都被洗涤了一般,而后,掌声响起,这是一首值得敬畏和掌声的歌。
花花说,这是一首中国风的歌曲,我只在其中隐隐约约听到了类似编钟的声音,像是中国古代祭祀的宫廷圣乐,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中庸”“包容”“中国文化”等词汇。
很奇怪,可我就是在里面听出了这种感觉,而且很强烈。
后来,我有再反思,应该是《降临》描绘的包罗万象和宽宥包容,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而这正与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不谋而合。
没有中国风传统的萧笛,没有江湖刀剑,甚至只听曲调时,就能真真切切的听出《降临》的中国风。
《降临》以微风轻拂,冰雪消融为前奏,轻轻敲打的编钟像是慢慢破土而出的嫩芽,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场景。
La vi ah vi ah vi
是来自神秘国度的吟唱,他从天而降,在废墟之上播种希望,他愿意包容这所有的一切,无论你是什么,无论你曾经如何,他愿意给你宽宥,一视同仁。
入梦境之后请小心秉烛夜游
这是他的叮嘱,他告诉你这世间的恶。
但你却是“光临人间尚不知忧”,再等一次万象枯荣,新的生命再次降临,他仍是“双手捧新芽降落”。
循环反复,他却仍是慈悲包容,看着再一次的新生“都奔向白昼”。
像是放飞一只白鸽,我们给它希冀,但生命是自由的,未来如何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始终为它祝愿。
在这循环往复之间,我听出了“道法自然”。
尤其是,当《神树》和《降临》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感觉更为强烈。
《神树》所描绘的无边末日,有第三视角的冷眼旁观,也有经历者的苦苦挣扎,最终赋予了希望的萌芽。
《降临》起始的冰雪消融正与废墟上的萌芽相呼应,而后又有了一次次的万象枯荣,第三方视角始终站在制高点,居高临下,却又带着悲悯,他想通过这一次次的循环,告诉我们什么是主宰的规则,是“道”。
他想告诉我们的也正是“道法自然”,只有和谐,才能万物共生。
所以,花花音乐中所描述的国风是有深刻内涵的。
可能这与他近来的思想有关,他曾说:
越是继续做音乐,我就越发现音乐能够跟数学、哲学、天文等万事万物挂钩。
这种想法,也基本确定了华晨宇四专的基调——大爱与包容。相信这样的四专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下一期,让我们带着对花花新的认识再一起走进《新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