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的翻开这本书,读了序才知道是毛姆写的,想到了他写的那本比较有名的《月亮和六便士》,但是我之前开过几页,看不下去放弃了。
据说这本书是毛姆在游历中国的时候经历过的真实的事件,具体不详,但是我真的太喜欢了,越看越喜欢,夜里看到两点多,看完久久不能入睡。
这本书的过程在我看来有种西-中-西的感觉:
第一个西很像西方的文学,女主凯蒂为了赶在妹妹之前出嫁,随便选了自己并不爱的细菌学家沃尔特,之后跟着他去了香港,遇到了帅气又绅士的查理,理所当然的出轨了,然后被沃尔特发现了;
第二个中很像东方的文学,凯蒂发现了自私丑陋的查理的嘴脸后,跟着沃尔特去了中国的湄潭府去帮助那些霍乱的中国人,在修道院,她看到了那些有着使命感和崇高理想的修女,唤醒了她最深处的冲动,那是一种自强自立的冲动,所有的人都崇拜她的丈夫沃尔特,她也因此发现了真正的正直,真正的爱情是什么,这一段很中式;
第三个西很像西方的文学,沃尔特拿自己做实验最后得霍乱去世了,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但是却不知道到底是谁的,然后被安排送回了香港,在香港阴差阳错的住进了查理的家,又被引诱跟查理发生了关系,事后后悔不已,又从香港回到了英国她的家乡,还没到的时候,她那好强一生,控制父亲一生的母亲去世了,她好像完全清醒了,跟父亲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后跟父亲一起去了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文章到最后都没有说孩子到底是谁的,但是你又觉得,这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全文让我第一个感触的地方,就是沃尔特对凯蒂的爱,他知道她很虚荣,很肤浅,但却因为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什么都满足了她,但在发现她出轨以后,也无可救药的想跟她一起去赴死。这是一段非常纯粹的爱。
沃尔特是一个自尊非常高的男人,他有头脑有个性,且非常的善良,所以他一心一意的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凯蒂,一个有自爱能力的人,才能够真的去付出爱,虽然凯蒂自始至终都没有爱过沃尔特,但他的爱确实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让我感触的地方,是修道院的院长嬷嬷,那样一个家族显赫的人,家里的独女,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内心中的崇高理想,为了救赎更多的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一生都在中国的某个需要她的地方,接收被抛弃的女婴,照顾她们成长。
而凯蒂也在这个地方被唤醒,知道过去的自己多么的肤浅,也知道了找到自己人生中的大道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地方是文章中引入了一个男性,沃丁顿,他是驻扎在湄潭府的军官,接待沃尔特和凯蒂的,后来和凯蒂成了朋友,他是一个很诙谐很随性很细致很值得信任的人,他让凯蒂更好的明白了查理是多么渣的一个男人,也明白了自己的丈夫有多么的正直,我很喜欢沃丁顿,他桀骜不驯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炽热的向善的心,他默默的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交的朋友。
从这本书,我喜欢上了毛姆的文学作品,因为内容的衔接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一个地方是多余的,表达出来的思想又那么的积极,尤其是对于爱情,似乎让我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在中国生活的久了的毛姆,在文中也表达了,“欧洲人粗鲁野蛮,生活方式荒唐愚蠢,只有中国人的人生观才是达观的,才能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
最后贴几句我很喜欢的话(都是院长嬷嬷和沃丁顿说的):
“欲赢得他人之爱心,唯有洁身所好,值得别人去爱”
“我有一种观点:咱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十分丑恶,两人厌恶,唯有人类创造的美叫人称道,其中包括他们绘的画,谱的乐曲,写的书,还有他们的生活。这里面,最丰富多彩、最美好的莫过于生活本身--它简直就是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
“记住,履行职责并不值得称道,因为那是你应该做的,就像手脏了该洗手一样,唯有一点颇为重要,那就是爱你的职责。当爱和职责合而为一时,上天就会降恩典于你,让你享受到你连想都不敢想的无边的幸福”,这里我的理解,就好像母爱,养儿防老这句话就让母爱显得不那么伟大了,而对孩子的职责本来就应该带着爱去履行的。
衷心的感谢这本书的翻译,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还是非常地道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