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的人最知道读书的快乐。暖暖的春阳里,手执一本心爱的读物,懒懒地、静静地宛如林间漫步般度过一个悠闲的午后,真是心灵的徜徉,精神的沐浴。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在那个玩具匮乏的岁月里,父亲的书柜、母亲订的书报杂志就成了我最珍稀的玩具,随意的翻阅、沉迷地徜徉竟然养成了我一生与书为伴的好习惯。记得书柜里最漂亮的是一本大大的厚厚的文物图册,皮质封面、全彩页,琳琅满目的瓷器、多彩丰盈的仕女、流光溢彩的玉器、沉静飘逸的书画……深深地吸引着小小的我。只要有空闲、只要打开书柜,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起这本图册一页一页地翻看。如今,早已记不住一件文物的名称,但那些绚烂的图片却深深扎根在脑海,挥之不去。以至于CCTV—4每天傍晚十分钟的《国宝档案》成了我打开电视机必看的节目之一,想来就是那本图册的启蒙吧。今年初,父母搬到了常德,我在帮忙整理时,脑中突然出现了那本书,追问父母,爸爸一脸的痛惜:“是我从长沙对调回安乡时,用积攒了大半年的零用钱买的那本文物图册?上次家中被盗,藏在阁楼的书也未幸免。”我听了,仿佛痛失多年老友般心疼不已,可恶的小偷!
少年以来读过的书,都像是生命中的朋友。多少年过去,再翻看,依然是那么亲切与熟悉。那些架上的书籍仿佛一个个沉睡的精灵,等待着人们用心灵去唤醒。那些苏醒的精灵,最愿意拥抱你的心,让你变得更清静、纯洁、快乐与美好。我有过三年独居的日子,每到傍晚,母亲就打来电话,第一句话总是:“你在搞么的?”“看书。”我也总是无一例外地干脆利落地回答母亲。几次之后,母亲就纳闷了:“不看电视?不上网?”她是担心我封闭自己,希望我热热闹闹的生活。我告诉她,只有我无法静下心来看书时,才会打开电视来打发休闲时光。能静静地躺在沙发上看书,我的心就是澄净的、快乐的。这样,忧心忡忡的母亲也随着我千篇一律的回答安下了心。
的确,阅读,最能持久地让一个人在生命里荡漾出水波曼妙的诗意。洁白纸张上的暗色文字,如美丽的花瓣般漂浮在生命的湖上,文字穿过双眸,抵达心灵,滋润生命,一个人便有了独特的气质、有了非凡的灵性、有了超脱的智慧。天长日久,眉宇间便有了书卷气,衣褶间便有了生动的历史,举手投足莫不是天然的诗意、风干的宋词。
我无法改变环境,但读书却给我创造了环境。曾经随盲人诗人荷马在希腊各城邦吟咏、也慨叹屈子的行吟;曾经随喧闹世界中隐退的蒙田一起回到他的城堡面对面交谈、也与陶潜一起采菊东篱下;曾经随屠格涅夫在大草原上奔跑、也和徐志摩在人间四月天漫步……一本书就是一位朋友,不问古今、哪管东西,他们穿越时空款款而来,我的小屋里时时溢满了灵魂深处的快乐与幸福。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惟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惟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在世,至乐之事莫如读书。人生在世,诱惑太多,权力、金钱、美色等等,有些人穷其一生为了攫取、占有这些东西,直至弥留之际,仍旧两手空空。而一些深谙生命要义的人,潇潇洒洒,“阅世长松下,读书秋树根”,在不断的阅读中,参透人生,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另一个世界。这种人也许很卑微,也许“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广阔无边的,他们是人生的智者与幸福者,因为他们活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除却读书都让人”,这是一种睿智的人生选择。
书香,自有不俗的韵味,沁人心脾,让人从迷茫的混沌状态,渐渐醒悟;墨韵,总带着超然的高雅,魂牵梦萦,让人每每回味无穷。人的一生有了书香墨韵的陪伴,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有“朋友多了路好走”的自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