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这世间有许多女子,纵是才华横溢,风情万种,但仍为“情”痴,为“爱”思,对心爱的他倾其所有。爱是她们难逃的宿命,爱是她们最终的归宿。
悠悠历史似涓涓溪流静静流淌,沧海桑田,几经轮回。逆流而上,依稀还能看见,在贞观年间,在大唐盛世,一位美丽动人的少女,刚踏入大明宫时的羞涩与憧憬,喜悦与期盼,这名少女便是太宗李世民的宠妃徐惠。
与其他一起入宫的女子不同,徐惠令人惊艳的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她出众过人的才华。
徐惠出身于东海徐氏,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唐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长女。弟弟徐齐聃,史书都有传,妹妹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当时的人们将他们比作汉朝班氏。
徐惠的聪明可谓神童,据《新唐书》言,徐惠出生五个月即能言,四岁便熟读《论语》、《毛诗》,八岁已能成篇。
徐惠八岁那年,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父亲看后大吃一惊,深知自己的这个女儿的确聪慧啊!
一个人的才华一旦显现出来,想去盖是怎么也盖不住的。徐惠作《拟小山篇》后不久,便名声远扬,很快传到了唐太宗那里,太宗欣赏她的才华,将她召为才人。
这么一个会写诗且诗写得极好的小女子,在六年后,在她的豆蔻年华里,结束了自己的少女生涯,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成为了帝王后宫三千佳丽的一员。
太宗最爱的是长孙皇后,徐惠进宫时,长孙皇后已走了四年,然而太宗李世民依然忘不了那个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女人。
此次太宗选取一批年轻的嫔妃来充盈后宫,也许是为了抚慰自己的忧伤,以此来添补内心的空虚吧!
徐惠深知,美丽的容颜只是短暂的,要想与君王的感情长长久久,要想与爱人比翼双飞,必须靠自己内心的学识与智慧,必须长久地坚持学习。
于是,入宫后,徐惠手不释卷,诗文更加优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笔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礼待她,提升他父亲礼部员外郎,其后又升她为充容。
此番与徐惠一同进宫的,除了一些名不经传但容貌艳丽的女子外,还有一名女子,一个天生为政治而生的女子—武则天。
徐惠不光有才情,而且还非常的大度。当徐惠已成为才人的时候,美人武则天还没有见过皇帝,整天待在掖庭宫学着宫廷的规矩和礼仪。机智如武则天,她想到了一个主意,与徐惠结为姐妹。
于是,经常以请教学习为由来找徐惠,善良的徐惠总是热心解答武则天提出的问题。在二人互相的学习中,两人的关系也渐渐亲密起来,当武则天提出结为姐妹互相照顾的时候,徐惠欣然答应了。只是徐惠对武则天是纯粹的友情,而武则天对徐惠更多的是利用。后来,武则天也是通过徐惠而来到了太宗身边。
一次,武则天见徐惠一身素雅长裙,很是疑惑,徐惠对困惑不解的武则天说:“以色待人,能好几时。”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它改变了武则天一生的命运。
徐惠,秀外慧中,满腹经纶,其自身知识分子的丰富内涵蕴生了她的知性与优雅。
如果说武则天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那么徐惠便是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徐惠的皎如秋月,徐惠的与众不同,弥补了太宗失去长孙皇后以后的感情空白,因此他也给了这个特别女子最好的优待。
而徐惠也深深爱着这个比自己大许多的男人,她爱他的成熟稳重,爱他的霸气与柔情……
徐惠在《赋得北方有佳人》里写到,“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由此可看出她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其中也有她对爱人缱绻缠绵的爱意。
长孙皇后的才情,是聪慧与才学的结合,是母仪天下的大气;而徐惠的才情,则是小女人的儿女情长。
有一次,太宗李世民下召让徐惠前去伴驾,她过了很久还没到,唐太宗非常生气,正欲发火,却不想徐惠因此献了一首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满纸的小女人柔情,满纸的娇嗔却不失机敏,唐太宗见后怒气全消,开怀大笑后,原谅了这个有些任性却又可爱的小女人。
徐惠爱太宗,希望自己也能像长孙皇后一样陪伴在李世民身边。可是,世间有很多事总是那样的没有原因,太宗对徐惠的感情,始终没有对长孙皇后那么好。徐惠的才情更像是李世民生活中的一种配色,而终不能成为他生活中的主色调。
错不在徐惠,也不在李世民,而在于时光,他们欠缺的是时光。徐惠永远也没办法与长孙皇后相比,因为她们根本没有可比性。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携手走过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那段时光,在最困难的时候,长孙皇后用女人的柔情和自己独有的智慧给予太宗心灵上最大的抚慰,他们患难与共,互相勉励与支持,最总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那个陪太宗共撞南墙的人不是徐惠,而是长孙皇后。徐惠纵然再爱太宗,也难在他心中留有太重的分量。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时间,所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无奈在徐惠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徐惠饱读诗书,才情过人,《新唐书》中有这么一段内容:
“东戍辽海,西讨昆丘,士马罢耗,漕饷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
“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
意思是:“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粮草匮乏。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
“翠微宫、玉华宫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劳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
“精雕细琢的珍宝玩物是丧失国家的刀斧,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是侵蚀人心的毒药,这些虽然看着奢华美丽,但不能不去遏止这类需求。事业安泰时志向容易骄纵,时局安定时人容易放任自己。”
这是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时所说的一段话。李世民对徐惠的这封上疏很赞同,并赏赐了她,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多说什么了。
也许李世民只是认为这四骈八体,句式整齐的上疏写得极好,但对自己的劝解可能并没有那么在意吧!
据史书记载,在徐惠上疏后不久,李世民斥巨资建造了大慈恩寺。
太宗肯定徐惠的才华,但并不会因为她的意见而左右自己的思想了。此时的李世民,从青年到中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坐拥天下,也许他要的并不是事业上的伙伴,而是一个红袖添香的佳人。
徐惠再难真切的进入李世民的内心,这也许是她短暂生命之遗憾吧!
如果长孙皇后并没有英年早逝,在徐惠进宫时依然健在,谁又能保证此时的长孙皇后还能与李世民举案齐眉呢,谁又能保证此时他们依然是相敬如宾呢?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特定的规律,那便是最美的事物都不会长久,得不到的永远最美,逝去的永远是最好的,人生最美的竟是不完美。
徐惠爱李世民,她要的是小女人的情怀;而武则天心中满是政治,她要的是胸怀天下。
徐惠深情的爱迎来了太宗的离去,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太宗的离去也带走了徐惠所有的情感,她的心仿佛也随爱人而去了。
数十年的后宫生活,她把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个比自己大27岁的男人,她为他痴,为他思,把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交付与他。
太宗走后,徐惠哀慕成疾却拒绝医治,在病情危急的时刻,她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先帝待我优厚,我希望早一点死去,魂魄有灵,能够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寝是我的心愿。”
卧病数月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徐惠病逝,随太宗而去。
高宗李治感念其情意,追封她为贤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成全了她的遗愿。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徐惠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爱的真谛,她为爱而深深思念,为情而疯狂痴迷。岁月悠长,生命短暂,真不知是该为她高兴呢,还是该为她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