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什么读了好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在成长权重中,
学习量<思考量,
思考量<行动量,
行动量<改变量,
读了好多书,书还是书,你还是你,那你读书有什么用?
所以,读书以后的思考,思考以后的行动,行动以后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虑,就是因为只盯着学习量。他们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努力到感动自己,但就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应该继续加大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
02得耐心者得天下
很多人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他们希望只读几本书就能博学多识,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少吃几口饭就能变瘦,读完一篇干货文章就能立即改变……但是发现行动后并不是这样,于是就觉得这个方法不可靠,选择放弃。
而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保持耐心,能够延迟满足。
现代人往往缺的就是耐心,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耐心,是缺乏全局眼光,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处。
拿着出自天性的短视之尺,到处衡量,以为事情很简单,一旦没有即时看到结果,便认为方向错了。
社会中的精英通常都能更好地克服天性,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03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人类的天生属性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看到效果,这才是人焦虑的根本原因。
04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辞,
注意你的言辞,它将变成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它将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它将变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有根源的,是你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的结果。
没有无来由的成功,也没有无来由的失败,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
05任何事情都是中性的
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来成就你的。
发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中性的。
也就是说事情本身没有好坏,全在于你怎么反应,也就是说你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不能决定注定发生的事情,我们能决定自己的态度。
在每一件事上找到它的积极意义,可以让心态发生很大的改变,你可以试试,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