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很多年前刚做业务的时候,拜访一位老板(简称企业者A),他生意规模一直在扩大,10年差不多,规模也扩大到了10倍。因为所有行业都有周期的,有一次我问:“如果处于周期的低谷,你公司如何应对?会不会调节生产节奏以避开低谷(也就是少亏损一点)?”他说:“不会,因为我也不知道明天/明年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一直都是以最大化、满负荷的生产,以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最终的目标就是专注于生产经营,低谷少亏、高峰多赚,也可以发展的很好。”这个观点,我一直奉为圭臬。
前两天,我又与另一位企业主(简称企业者B)沟通,也是同样的问题,对方却说:“我们试过一直满负荷生产,但发觉这样赚不到什么钱。搞来搞去,投入产出比是不成正比的,所以生产节奏还是要做调节,否则一切都是白忙活。"我寻思了许久。
现在回想起这两位企业主的意见,即使前后相差了十年时间,但我知道他们之间大概只会有一个是正确,因为意见是相左的。但谁对谁错其实很错去判断,因为对与错如何去定义?考察期要多久?这一点可能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综合两者的相左的看法,我思来想去,最后只能会从两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判断谁对谁错,因为这个不好判断,也没有指导意义):
1、真假利润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大很久的红利期,但这个红利与是企业的真正利润是有区别的(而大部分人认为这两者是等价的), 这里借用《底层逻辑》的观点,如图:
其实在过去的20-30年里,大部分的行业都出现一个超长红利期(如图中的④),这个时段里,大部分的企业者(只要你敢),即使你管理并不好,行业也一般般,但由于红利期的存在,即使你的生产成本大于①+②+③,仍然有钱可赚,日子还是可以过得很滋润。但这几年的内卷之下,几乎所有常见的行业红利都消失了,也就是图中的30元的毛利一下子没了26.7元,所以大家开始过得很痛苦了。特别是那些没有创新利润(图中的②),成本等于或大于①+②+③的企业,行业开始淘汰的应该就是这部分企业。由于①、③是硬性支出,如果没有②(这时候的①'=①+②),也就没有创新(以致降成本),企业会过得很痛苦,这就是卷的原因,也是无数企业开始寻找创新的原因。那么企业者A过去的20年里是不是拥有了大量的红利呢?而企业者B是不是成本还是相对偏高(接近了①+②+③),在当下的环境大概率④已经消失的背景下,总是觉得行业并没有利润?这是我们要去分析思考的。
2、财富与周期
老喻(喻颖正)有句名言:“财富取决于很少的大高潮,幸福则取决于很多的小高潮。”我反思这句话,基于当下的基本面:红利④已经消失,那么如何才可以获取超额收益(α收益:越出行业平均水平收益)?结合老喻的话以及企业者B的观点,我开始对自己过去一直坚持(企业者A)的做法根基开始松动。因为想赚到钱,特别是赚到大钱,A的做法确实比较难,因为A只能取得行业的合理回报,如果死磕创新,死扣成本,也只能取得比行业平均回报率高一点的利润,那么所谓的大财富就确实困难。
复盘自己投资股票这么多年的惨痛经验,其实想在股市中想赚大钱,特别是每年都想赚钱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但从长远来说,股市又却是最好的投资品种,复合增长率是最高的投资品种。股票市场中投资赚钱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不赚不亏,但每隔几年都有一个很像样的行情或牛市让一直潜伏在场的投资可以取得丰厚回报(当然,关键的时候还要懂得抽身),这就是超额收益(α收益)。
那么,要想取得α收益,可能可从以下几点去着手:
对所从事的行业要有足够的了解,最好可以找出行业的痛点,别人解决不了的痛点(特别是你的竞争对手),里面一定有潜力可挖。
基于a,做攻守策略。如果自己还是拿捏不准,只做守的策略,不做攻的策略。
想办法去创新,创新的本质就用新的方法、新赛道去降低成本,取得创新利润②。
当然还可能有很多的建议,只要我们站在创业者、经营者的思考的角度,可能我们对经营会有更多的理解。
再换一个角度,把人生当作是一门生意,企业主(也就是你自己)又会如何去思考自己经营逻辑,自己底层逻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