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北大中文系叶文曦副教授的课堂内容编写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1.区分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社会的、集体的,是主要的。语言是语言社团共同具有的东西,共有的语音、语法、语义、词汇知识构成共同的语言。
言语即说话。言语是个人的,是次要的、从属的、偶然的,包含心理、物理、生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每个语言社团的成员说话都有自己的特点。
语言是潜藏在言语活动背后的,需要从言语中提纯出来。语言主要是心理的问题。要从语言社团的言语活动中去观察,才能将语言抽象出来。索绪尔把语言比作是下棋的规则,不同的人下棋可以下出不同的结果。也可把语言比喻成乐谱,不同的演奏家则有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语言学研究的“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或团体存在社会中一定要有协作,语言服务于这一目的,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交际任务包括:表达说话人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对事物的推断等。
通过这一功能,说话人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这种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包括交际角色关系,例如:讲话者和听话者;提问者和回答者;告知者和怀疑者。
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如身姿语言,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如旗语等,是建立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3.语言的交际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为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说话者在把经验信息组织成话语形式传递给听话者时,已经不可避免地站在了说话者的立场上,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影响思维,思维也影响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两种,第三种是灵感思维。语言主要是跟抽象思维挂钩。抽象思维不能摆脱语言。抽象思维有概念、 判断、推理,都不能离开语言。语言可以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都是建立在概念之上。
2.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一岁左右说出独词句。
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把词和某类事物或某种行为挂钩,学会了初步概括。但这种概括经常是过度的,例如,孩子也可能把“猫”叫做“狗”。
说出双词句、只有实词的句子。
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如“白猫”中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成不同的要素(例如“白”和“狗”)。
五、六岁时,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
随着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的影响而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
当孩子能熟练地使用语言时,外界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地被概念范畴化,反映在孩子的头脑里的外在世界就成为透过语言这副“眼镜”所认识到的世界。
3.语言和大脑
大脑的左右分工
大脑左半球:语言功能和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
大脑右半球: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新近的研究认为,大脑的左右分工只是相对的,很多情况下,左半球的任务右半球也会参与。语言学和脑科学的互动和结合发展前途广阔。
大脑的语言功能区
人类大脑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和听觉区等多个不同的功能区,这四个区对称地在大脑两个半球中存在。除此之外,大脑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
(1)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位于44及45区,注:Brodmann分区,下同),是19世纪60年代,法国神经解剖学家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发现的。这一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最近的研究显示,布洛卡区受到损害对语言理解能力也会有影响。
(2)书写中枢。也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这一区域受伤的人,其他运动能力尚好,但失去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的能力,称作失写症。
(3)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位于角回(39区)和(37区)。具有阅读理解功能。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在视觉上并无障碍,但无法理解文字的意思,称作失读症。
(4)听觉性语言中枢。也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位于22区),靠近视觉语言中枢。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卡尔·韦尼克(Carl Wernicke)发现,也叫韦尼克区。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可以听到别人说话,但不能理解,同时自己表达也有问题,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4.Sapir-Whorf假说
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的表述为,语言决定思维;弱式的表述为,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学界一般接受弱式的说法。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切分:建立概念的差别,例如兄弟姐妹的概念、汉语的抽象级语义范畴。
分类:例如,英语对汽车的分类。
思维影响语言。思维呈现深化和精密化,导致语言的精密化。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例如并列式、双音词)则以双音词为主,联想在双音词中得到实现。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英汉两大社团的编码视角不同,思维能力一样,思维方式不同。例如存在句:
英语:It’s over there. 用be over,是空间上的表达。
汉语:它在那儿。 用表示存在的词表达。
英语:Here you are. 用方位词和系动词标识出与物流相关的物体的地点和方位。
汉语:给你。 用表示动作的词标识出物流方向。
关于颜色词,Berlin & Kay(1969)提出:
对于任何两个颜色种类x和y来说,[x] <[y]的意思是,如果一种语言包含y,它一定也包含x。
1 White / 2 black < 3 red < 4 green / 5 yellow < 6 blue < 7 brown < 8 Purple / 9 pink / 10 orange / 11 grey
这项研究表明,世界语言有共性,具体语言的个性或变异是有范围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