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困惑
记得前几年做保险销售那会儿,一个女生在外地,没有亲朋缘故,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师父教我要多结识人,搭建人脉。于是买了一大堆关于人脉构建的书籍,纸质的,电子的,像是要大干一番事业。这些书通常是向外结识的技巧,比如如何跟陌生人说话,如何要到对方联系方式,如何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何保持联系等等。通篇下来操作,微信朋友的数量的确是蹭蹭蹭地往上涨了,可是每每翻着通讯录,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增加的也只不过是个名字,离“人”还差的远,更不用说能搭上“脉”了。而且每次和别人说话,都硬是说些自己不熟悉不懂的话题,对方也聊得索然无味,甚是尴尬,简直是“尬聊”本人。我不禁疑惑了,这样的人脉关系,是我希望的吗?
02 水姑娘的故事
“在我的事业中,”她又继续说道,“人们总是提及他们的‘影响圈’,并建议我建立自己的影响圈。在我遇到海格伦德之前,我觉得我也应该这么做。他说:‘希拉·玛丽,你经常说‘影响圈’这样的字眼,你知道这个词真正的含义吗?’当然,我不能给出答案,只知道我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后来,他简洁地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圈’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范围,而‘影响’指的是能轻松改变某事或某人的能力。”
“他还问我:‘希拉·玛丽,你能以某种友好的方式控制你所认识的人,并让他们给你推荐些业务吗?’我茫然的表情告诉他我做不到。后来我才知道如何建立并维护真正的影响圈。”
——《关系力》P37
在拆书帮,有一个90后的姑娘无人不晓,她就是名声如雷贯耳的水菱姑娘。每一个认识水菱的小伙伴,都会被这个小小身躯大大能量的姑娘所迷倒,轻则成为小迷妹迷弟,重则就是铁杆老粉,逢活动必到。水菱很少主动发自己的活动、训练营,也不会开口让大家多多转发,更不会抛个红包出来请大家多多支持。但每一次,每一次,小伙伴们都自发推荐她,为她转发活动,谈起她时交口称赞。在和水菱的相处中,你不会发现她在刻意地迎合你,她始终轻松自然地谈着自己擅长的领域,真诚,坦率。仿佛在她的身边有一个大大的场,缓缓地不知不觉就把你吸引过去了。这是我认识她以来,一直敬佩并羡慕的“影响圈”。在我看来,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影响圈”,是我一直向往的人脉关系。当然,现在水菱已经上升具有鲜明的个人品牌,形成了粉丝效应。
在今年7月广州举行的泛珠三角拆书家成长大会上,水菱分享了《如何准备一场精品拆书课?》。4年多以来的刻意练习,每次拆书课的反复多次打磨,多少次深夜里埋头奋笔疾书,甚至因为准备课程而引起了腱鞘炎。大家看到的是她在台上轻松自如的拆书,没有看到的是为了一场拆书课她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专注、认真。走进她的“影响圈”,会发现是她的专业、专注,让她闪闪发光,让人愿意靠近。
我们要怎么样做可以像水菱一样拥有这样轻松自如的“影响圈”,或者说至少是轻松自如的?《关系力》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从修炼自我开始。
海格伦德肯定地点点头,又转头看了一会儿远处的货船,随后他说道:“首先,苏茜,叫我大卫就行。其次,我想让你知道,在我记忆中我一直在帮助他人,但最后我得出结论,试图将人们改变成他人的模样都是徒劳无益的。既然上帝赋予了所有人独特的才能,我应该做的就是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做真实的自己。有人说,人可以分为3种——第一,我们本身的样子;第二,他人眼中的我们;第三,我们希望成为的样子。通过花时间分析自己并询问我们所信任的人,我们就能确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也能知道别人如何看待我们。除此之外,还要愿意去改变一些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以真实的样子穿梭在时空中时,他人也会被我们的真实吸引。”
——《关系力》P53
本身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期望中的我,三个“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本身的我,是我现在的样子,是现状。期望中的我,是我努力要达到的样子,目标。他人眼中的我,是评价。在构建自己的影响圈中,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自我修炼的关键。我认为,在认清楚现状后,确定目标,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努力达成目标,让”本身的我“不断成长为”期望中的我“。而”他人眼中的我“和”期望中的我“尽量地接近重合,则需要我们思考怎么样在别人面前表现才能完整原本地呈现“我”(比如可以从朋友圈发送中考虑如何遣词造句准确表达)。三个“我”是相互交叉,而最理想的最轻松自如的状态是三者重合。
有小伙伴说,也许“期望中的我”和别人希望看到的“我”不一定一致啊,比如说我期望自己变成正直自律的人,但可能别人会觉得我过于苛刻。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书中讲的“别人眼中的我”是个中性词,是客观评价,而不是必须让别人“喜欢”自己,因而前面说到的尽量靠近,是指客观存在的靠近。
03 假如回到从前……
假如时空穿越,我回到以前销售的身份,我会这样做:先停止人脉构造对外的技巧使用,给自己一个周末的时间思考沉淀,回归到自身的修炼。
1、分析“本身的我”。目前我处于怎么样的身心状态、财务状态、职业状态,可以购买盖普洛优势识别器等专业的测评,评估自己的技能。
2、确定“期望中的我”。盘点价值需求,从财务、身体健康、人际关系、事业成就、个人成长等方面盘点期望值和底线值;撰写理想生活,想象一下3-5年后自己的生活,越具体越清晰,行动方向越明确。
3、了解“别人眼中的我”。通过朋友圈“你眼中的我”,或者私下访谈,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制定明确的提升计划,研究有效的个人品牌展现,拉近三个“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