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双鞋”,这个比喻流传甚广,并且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形容得很巧妙,大有深合我意的意思。
其实细细想来,这个说法有站不住脚的地方。首先一点,是它的不对等性。“脚”与“鞋”,把结婚或将要结婚的男女,一方比作是脚,另一方比作是鞋。很显然,谁高谁底,谁占便宜,一目了然。不管是男是女,哪一方站出来打这个比喻,哪一方就当仁不让地居于高位,非“脚”莫属了,而把臭鞋一脚踢给了对方。这显然有点以我为主,自我中心味道直冒的意思。
把婚姻比成一双鞋,合则留用,不合拉倒。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问题是“实用主义”的那把尺子,就像市场上不良商人的那一杆秤,很不靠谱。人心不仅隔肚皮,而且还心猿意马,朝秦暮楚,很是主观。康有为就曾说过:“又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这其中的“情”,在“迁”,“厌”,“新”,“美”之间随波荡漾,难得安稳,脚踩这样的“情”调,鞋就难免时常不合脚的了。
原来看过一本好像叫《婚床》的书,里面讲到一个女人,一生结了七八次婚,真是"婚福"不浅。对象有老有少,肤色不一。每结一次婚,她都兴奋不已,乐此不疲。还自我打气说,每次都犹如初恋一般的新鲜可喜。这就是康有为老先生所说的人性中的“迁”性在捣鬼了,——见异思迁。环肥燕瘦,各有其好。今天喜欢英俊靓丽的人,英俊靓丽那双鞋就是合脚的鞋;明天喜欢土豪富有的人,土豪富有那双鞋就更是合脚舒适了。所以婚姻的鞋合不合脚,是靠人的心在度量,而人心却是在"迁","厌","新","美"这些刻度间滑来滑去的,就像一杆做了手脚的秤,称出来的东西,短斤少两,多少都由得自己的心意,哪有一个准数。不光如此,人心还很油滑,在贪多图美的同时,还会美其名曰地找理由粉饰自己,比如"食色性也","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些粉饰的理由,既有讲人性的,也有讲时尚的。量"脚"而行,如果想换鞋了,随时可以找个理由把鞋踢掉,说它不合脚了。
那么婚姻有没有一个更合适的比喻呢?其实比喻的好坏并不是最主要的。比喻再好,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去认识和践行,也就被归零了,毫无意义。
在男女的婚姻关系上,圣经的启示最为深动可靠。圣经说夫妻两人原为一体,是骨中骨,肉中肉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人的意思了。从这个观念出发,那么比喻中的"脚"与"鞋"就不是分离的关系,而是合二为一了。这样,脚埋怨鞋其实就是在埋怨自己;鞋埋怨脚呢,也是在埋怨自己。而且双方都乐意把自己比喻成鞋而不是脚,各尽其职的争着去服侍照顾对方,那"婚姻是一双鞋"的比喻就焕然一新了,赋予了新的内涵。
20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