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微训营第一天,群内人数149人,昨天是79人,几乎翻了一倍,而从35人到79人,我们用了3天的时间,从0-35人,我几乎是一位一位,打电话,发微信沟通完成的,这个时间大概是一周。
这样看来我们是不是明天就能到300人?甚至满员500人?我的答案是,只有一种情况会让这件事发生,那就是今天进来的伙伴,都能用一天的时间,把对这件事的认知,都提升到昨天群里听完开营仪式后的人的认知水平。
否则这个群就会暂时线性增长,而非指数增长,而带动线性增长的,就是那群对这件事已经有一定认知的伙伴。而其他人,则是群里的吃瓜群众。
过去我们听成功学,听直销课,甚至微商,很多不太中肯的推广人,会给我们这样算帐忽悠我们,他们说:你看你只需要介绍10个人,这10个人每人再介绍10个人,那你就有了110人的团队,如果下面的100人每人再介绍10个人,你就有1110人的团队了!
但是当我们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团队并没有那么容易变大,原因就在于,随着人群的增长,对这件事认知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只有那些认知水平高的人才会为这件事去代言。而其他人,则会停留和依靠自己原有的认知,完成对群内所有现象的脑补、演绎和想象。
比如有的人以前听过卖保险的讲座,看到这里这么多人发语音分享,他就会把这两件事连到一起,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也包括他自己为什么不行动本身。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大脑唯一理解这件事的途径。除非他真正提升对这件事的认知,了解到这其中的区别。否则,他就会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合理化当下的环境和自己的行为。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十变百,百变千,的指数级增长,我们就应该去想办法,让更多的人能提升对这件事的认知。而这个过程,如果只有一个人去做,就一定是线性的,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有限。所以最终,这个群的增长,就还线性增长,只是比之前稍微快了一点,因为有一个人在不断地增加别人对这件事的认知。
所以答案不言而喻,只有群里所有的高认知人群,都开始提升低认知人群对这件事的理解时,最令人兴奋的现象才会发生,那就是一个指数增长的社群开始形成。快到让我们难以理解,甚至感到惊恐。
但是难就难在,那些对这件事认知偏低的人,之所以广泛存在,并不是因为我们说的不够明白,或者是高认知人群不够主动,而是因为低人知者已经习惯了有色眼镜的世界,不论是在我们的群里,还是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有色眼镜,来源于我们用旧有的认知,去解释所有新生的现象。
但是摘下眼镜确实困难,因为那意味着我们要丢弃成人的学习模式,换成婴儿的学习模式,先模仿,再反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我很清楚。因为我们习惯了相信自己多年形成的“安全”路径,换路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叫做先看到再相信,一种叫做先相信再看到。他们没有好坏的区分,只有机会成本和风险的差别。
比如我们两个人的朋友圈有80%的交集,我选择先相信,你选择先看到,那么一定是我先把这80%的朋友圈进行了整合,等到你看到的时候,也许只有那20%的朋友圈可以用了。当然因为选择先看到你会更安全,这是对低机会的一种补偿。
所以这里没有好坏,只有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想达成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的区别。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目标需要用先相信才能达成,而他的安全意识又让他先看到,那他的内在矛盾和消耗显然就会很大,总是纠结,甚至自我否定。
实现指数增长,第二件难的事情,就是我们如何驱动更多人去主动提升他人的认知水平。这件事意义重大,因为这跟如何驱动员工自主高效的工作,如何驱动孩子自主的学习,是一回事,孩子骂多了会疲,员工管多了会懒,社群里面天各一方,驱动大家更是困难,有一次我和咱们群的lisa聊天,她开玩笑的说,只要练成了这个技能,就天下无敌了。
在这件事上,我并没有比各位伙伴高明多少,我们都在探寻的路上。之前我唯一可能比大家强的一点,就是在认知上,我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而这篇文章,我也把这个认知拉平了。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我对未来充满好奇,也希望各位伙伴和我一样,把这次微训营当作一个实践的机会,我们一起玩转社群,组团进化,练成神技,乘风而上!
叶上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