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过写不出东西的经历。
简书上一度流行日更,有人能够坚持不懈,有人半途而废。上学时候写作文,有人挥手可就,有人文思枯竭。工作中写总结和回报时,有人信手拈来,有人抓耳挠腮。人与人写出文字的差别,比人的外貌差别更大。
当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苍耳也曾一度想过日更,却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是如何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写作,二是写什么。最近一本书帮我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难题——写什么。
《开发故事创意(第2版)》,此书由迈克尔·拉毕格撰写,他曾为国际影视院校联合(CILECT)主持跨国纪录片讲习班,导演、剪辑了超过35部电影作品。他是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讲授故事创意、导演和高级制片课 程。这本书是一个专门为写故事行业要求最高的职业——编剧而写,同样适用于所有文字创作者。
此书里通过6个部分讲了创意过程、素材发掘、戏剧工具、创意写作习题、作家身份成型和创意扩展最终成型。此书对于如何有东西可写,有一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1.观照自身
如果你活了十来岁的年纪,你几乎已经把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了一个遍,至少是看到了生活的一个镜像。你已经直接或者间接体会到了一切——胜利、失败、爱、恨、失望、死亡等。所以你缺乏的不是经历,而是怎么辨别、珍视、塑造这些经历。
如果你觉得没有东西可写,那么可以写你身上、身边发生的故事。没有人有权利侵犯你的隐私,除了你自己。将自己的故事,置换新的人名、地名、机构名甚至时代背景、性别等,一个又一个故事就会产生,也许不够精彩,但是你有东西可写了。
高晓松在《晓说》里讲,《金瓶梅》中的金莲的形象,被《红楼梦》的作者拆解成为林黛玉和薛宝钗不同的性格特色,这也是一种身份场景置换。而曹雪芹在写石头记时,肯定很多时候“观照自身”了。
2.积累素材
人是健忘的,很多时候回想不起来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所以可以用一些技巧来帮助自己。
图片档案
梦境记事本
新闻档案
作家随身记事本
一张图片、照片,一个奇幻诡异的梦境、一个触动自己的新闻事件、或者随时迸发的一个灵感,记录下来,保存下来,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就去翻一翻,相信很多时候会有灵感。
J.K.罗琳(J.K. Rowling)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因为看到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3.创意写作习题
伦敦艺术家彼得·贝尔认为,任何人坚持画画20年都会成为一位不错的画家。对于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当代惊悚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讲,他自己曾经长期保持每天写2000字的纪录。网文作家唐家三少,保持更新频率连续12年不断更,口碑与作品的积累让他连续多年版税过亿。
个人创意练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童年故事 ,家庭故事,重述神话、传奇和民间故事,梦的故事,改编短篇小说,基于新闻事件改变的十分钟故事,纪录片主题,三十分钟原创故事短片,剧情长片。
无限流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将重述故事、剧情改变、原创故事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小说类型。这九种主题的练习可以让无素材可写的你去慢慢的发现和观察生活,并自然的去表达这些故事。
《开发故事创意》的作者迈克尔·拉毕格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都应遵循内心的指引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平庸的人对未来抱有希望,却不做计划;希望学校或者一份工作能指引自己前进;让运气决定下一步做什么;全面发展拒绝术业专攻,生怕丢掉哪个机会;不管什么工作、合适与否,一概接受,在无谓的工作中把时间耗尽。
在任何一个领域,人们之所以能够做好某件事并以此谋生,是因为他们时刻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激情和能量。不陶醉于一时的满足,预先设定目标,并积极学习,寻找同样雄心勃勃的伙伴,坚持走下去。
写作可以是为了直抒胸臆,也可以是因为功利之心,为了别人的一个点击、一个留言、一个点赞、一元打赏甚至是成为大V,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目的。
当你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应付一份任务?是为了赢得领导的青睐?是为了成为写作高手?
当你确认了自己的目标时,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日更。日更不是一个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方式,路可能不止一种。
当你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妨翻一翻身边的书,看一看身边的人,想一想自己的过去未来。
屠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屠龙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