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不容易回一趟汕头。想起过去教过的学生很多年没见,就在微信上约了一下,学生们很雀跃。
30多年前,我曾经是广东金山中学的老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那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段。现在想来,成就感主要来自这个职业有很大的自主性。我当时很年轻,精力充沛,做事情不喜欢循规蹈矩,就玩了很多新花样,尤其是在当班主任方面。比如,我曾经要求学生们把写日记作为比写作文更重要的事情,必须写自己真实的想法,无论对错;曾经鼓励全班同学创作诗歌,编辑油印小报;曾经将早读课变成演讲课,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自定,但不准看稿子,以锻炼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能力;曾经将全班四个组的表现以数据的方式每天公布,形成竞争;曾经在班会课播放英文流行音乐,让学生们分享;曾经以组为单位搞辩论赛。
当时我特别喜欢家访,不是学生有问题了去找家长沟通,纯粹是想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立体、感性认识。家访前会泛泛地对学生说一个时间范围,但不预先通知具体家庭,周日就骑个自行车走街串巷。学生家长在就谈谈;如不在,转身就去寻找另一家。在我的记忆里,满是学生和家长们见到我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各种表情:女学生大多很惊喜,男学生通常手足无措,家长们大都先是诧异,马上转入恭敬客气。很多家长表现出尴尬神情,原因是共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家庭居住环境都很差,三代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空间比比皆是。每个家长都会首先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我告诉他们,家访就是纯粹认个门,熟悉情况。听到这一点,家长们放心了,都把热情倾注在了功夫茶上。我很享受这项活动,首先是体会到教师的荣誉感,另外,我当时还是个文青,也在写点小说,走街串巷,进入多个陌生家庭是观察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家庭,可以管窥社会现象,观察不同职业的人。通过骑单车家访,我对当时整个城市的布局和主要街道有了清晰的了解,当然那时汕头很小,骑一辆自行车轻易就可以逛遍城市主要住宅区。龙湖片区虽然开始建设,但还很少有人住在那里。
当老师的成就感集中体现在每年的春节。从年初一到初五,学生们络绎不绝地来拜年,高峰期一天可以达到三十批次。我离开学校的第一年圣诞节,收到五十多封贺卡。
当老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但当时国家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改革开放事业,世界变得更大更丰富多彩,我就想尝试另一种人生,于是通过读研离开了汕头。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总体上是走上越来越大的平台,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教书这段历史还是最值得回味的。不过,因为我离开了原居住地,孩子们也越来越少和我接触,在余下的人生光阴中我其实很少体会到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每次返回汕头,最多联络的是大学同学,其次是知青农友。直到去年退休后通过微信恢复了与部分学生的联系,因此决定要跟其中一个教得比较完整的班团聚一次。虽然交通已经便利,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出行还是不易。直到最近去潮州办事顺道回汕,才联络了大家。
同学们一下子就联络了十几个,我也很期待。但活动的前一天我持续多天的感冒突然加重,发展到完全失声。活动不就是不停说话吗?不说话哪里会有活动?难道拿着纸笔与他们对话?想到这一点,心里就犯难。几年来一直期盼的这件大事,会因此而彻底搞砸。但想到与其很尴尬地参加一个预感到不愉快的活动,还不如继续将这个活动作为一个期盼和念想。只要有心,总会找到时间和机会的。于是通知学生们取消。大家失望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我自己也陷入持久的遗憾,甚至有点感伤。不少同学给我发来了微信,表示理解并期待下次。其中有一位同学将当年在毕业前夕我写给他们的一首诗的原件照片发给我,让我非常感慨,没想到当年我还有这样的“文青”情怀,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我希望你们早一天长大、成熟
可又担心你们失去了孩子一样的纯真。
但愿你们心中有一片水晶般透明的蓝天。
但愿你们心里有一片未被世俗践踏的草地。
但愿你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世界,
但愿你们的嘴巴不会成为违心的工具。”
9月10日为教师节,是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