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矛盾
以政治视角开始讲,核心追问,1,明明有东汉末年,诸侯各据一方,造成国家分裂的前车之鉴,唐玄宗为什么还要设置“节度使”?,使其极军权、财权和行政权于一身?是他笨吗?2,当时的唐朝社会,究竟有怎样的内部矛昏?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户口为890.75 36万,但是,从那年之后,609年一直到625年,人数一直在下降,但是令人疑问的是,隋炀帝,大业五年事件并没有打多少仗,为什么人数会下降呢?
当时我认为是收税,因为收税收的多,所以人吃不饱,然后会饿死,这是我的初步猜想,但并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偷税漏税,所以人口才会减少,但是到唐玄宗, 这里可看到人口猛增,可能是因为偷税跟漏税查清了。
现在的问题:唐朝内部当时究竟存在什么矛盾?我当时以为还是因为偷税漏税,人们不同意。但并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土地制度。
因为可能是,人们死后统计,要上交给国家,国家在保土地分配给成年男子,但如果这样分配的话,她的孩子可能会得不到房子,然后没地住。所以人们可能会逃税,意思就是说人死后不给国家汇报说自己去世,这样的话会让自己的家人有地方住。如果这样的话,人口越来越多,然后国家就会没有房分配,所以这样的话才会派人去查税。
当时全国户籍不全,人们多离开本籍,到其他地方生活,来逃避赋税。豪强兼并弱者,州县官无法制止。宇文融以监察御史身份奏报解决办法,请求查全国户口,征收逃亡人家的赋税和多余的田地来增加国家收入。唐玄宗任命宇文融为复田劝农使,检查账目和封爵符节,查获了很多假封爵和逃亡户……。中书令张说一贯讨厌宇文融,宇文融每次提出计划,张说就从全局角度来和他在朝庭上争论。张九龄对张说说:“宇文融刚当权,善诡辩、多诈谋,您不要轻视他,”张说说:“这鼠辈能怎么样?”……
皇帝发怒了,把宇文融罢相贬为汝州刺史。他当宰相共一百天就去职了,但前两收入从此也就减少了。皇帝又想念他,责备宰相们说:“你们宣扬宇文融的坏处,我已把他治罪了,但国家用度不够,怎么办呢?”裴光庭等人无话可答。
李林浦,为了防止别人出将入相,就给玄宗上奏说,文是打仗时胆小,不如起用一批寒族、胡人做将领。为什么呢?因为寒族在政治上没有关系,行不成利益集团;胡人英勇善战。玄宗认为他说的很对,就是用了高仙芝、歌舒翰等大将,而安禄山也是由胡人而任大将,最后安史之乱的发生,自然李林甫是难逃罪责的。
唐初的关陇军事集团,多有出将入相的本事,唐玄宗为了抗衡关陇贵族,重要了在中原没有根基,在草原也有身份不高的人。东北军镇的安禄山、西北军镇的歌舒翰等皆因此获得飞升的机会……玄宗将安危系于将领个人忠诚与否之上,这是很危险的,终致大祸。之后,唐朝就渐渐地衰败。
虽然仅此,但是唐朝致现在还是被称为“大唐盛世”。这也可能就是唐朝衰败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