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后不久,便迎来了小寒节气。2017年小寒节气的时间为公历1月5日,农历腊月初八。
元朝诗人王寂《望月婆罗门元夕》中有云:“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蛾儿雪柳风光。”小寒时节既是冬季的尾声,又是春季的前奏。纵使大地间仍是一片雪柳风光,但也能常常望见北飞回乡的大雁,这时大地阳气已动,春暖即将悄悄来临,而那期盼远方亲人回家过年团圆的心,也随之萌动起来……
明 日 小 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1月5日或6日,时为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标志着季冬(冬季最末一个月)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因此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而小寒一过,马上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 寒 三 候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早春临近,雉鸠开始求偶。
小寒习 俗
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小寒时节,旧岁近暮,新岁即至。以往,一进入小寒,人们便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做准备,忙碌中的每家每户还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温暖融洽,为寒凉时节添上了一丝暖意。如今,虽然这些过去时期才能看到的热闹景象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待美好节日和生活的那份期待,我们始终不曾变改。
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在故宫养心殿后殿,挂有一幅图,上书“管城春满”,下面如九宫格一般,从右到左,写有九个双钩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读起来诗不诗、词不词,如果不懂民俗,可能会一头雾水。
实际上这是从元代就已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但在诸多笔墨游戏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内直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一般先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管城”是毛笔的别称,有笔成春满庭之意。试想古时之人,每天不急不躁,安然落笔,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怀抱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怜爱,在寒冬飞雪中耐心等待春风送暖,这是怎样的精致雍容。
民俗众多 各有不同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小寒的习俗也有所不同,除了上述习俗外,因小寒时近腊八节,所以一些地区也会在小寒时节喝“腊八粥”,而南京地区会在此时吃菜饭,天津则有吃黄芽菜的习俗,广州的传统是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
小 寒 养 生
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小寒时节开始进入全年最寒冷的季节,因此在养生方面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脚凉,所以此时节可以勤泡脚并加以按摩,这可以起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能促进睡眠、调整身体机能。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这个节气外出,头部也特别容易受寒,寒又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小寒时节要注意头部保暖,不仅要戴帽子,三九天里,出门前、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
在食补这一方面,“三九补一冬”,小寒时节的饮食原则是宜温热柔软,宜选择健脾暖胃的食材,羊肉等暖性食物是此时的珍馐。
诗 意 小 寒
《望月婆罗门 元夕》
【元】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
蛾儿雪柳风光。
开尽星桥铁锁,平地泻银潢。
记当时行乐,年少如狂。
宦游异乡。对节物、只堪伤。
冷落谯楼水淡月,燕寝馀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穷愁九曲肠。
休更问、勋业行藏。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宋】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微雨》
【宋】陆游
晡后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
【宋】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