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小时候最热闹的时候除了过年外,就是婚嫁了。接亲队伍闹的动静几里外都能觉察。路过学校时,总免不了吸引一教室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去观望。
那个时候,路修得不多、也不宽敞。接亲的队伍常常会有一辆敞篷小货车,拖着满满的嫁妆,大到电器摩托车,小到锅盘碗筷。有一项最能体现陪嫁实力的物件是花花绿绿的被子。家境殷实的人家,常常是八床被子,条件差点儿的是四床被子。
“哭嫁”由来已久,是约定俗成的礼仪之一,嫁女儿的人家,是不许那么高兴的。大概是因为自己姑娘要做大人了、去别人家做媳妇难免受委屈;还因为要表达娘家人的不舍得、表达家境不好陪嫁不够光彩的愧疚等等因素。大概情形是七大姑八大姨聚集在一起,在姑娘“上轿”离开前的半小时十几分钟里,一起哭着交代姑娘去婆家要懂得的礼数,表达依依不舍及委屈了姑娘之类的情感。
在置办嫁妆期间,有的人家的姑娘会因为嫁妆太少,跟娘家人据理力争,称作“吵嫁妆”。吵得厉害的人家,大概是女儿从此跟娘家生疏冷漠的起始。村里有“吵嫁妆”被亲娘骂“你带那么多钱去婆家打棺材板子”的新媳妇。可见,“吵嫁妆”吵得有多激烈,充满“恩断义绝”的意味。
于是,父亲打趣姐姐和我,说:“到时候,大学毕业证,就是你们的嫁妆。你们莫想要任何其他嫁妆,我跟你妈是没能力给你们置办嫁妆的。毕竟,还有两个小的要顾。”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姐姐在读大学,我在读高中。我和姐姐难为情地笑了笑,心里是知道并体谅父母亲的难处的。能供给我们读完大学,已经拼尽了全力。
多年以后,姐姐出嫁,除了大学毕业证,果然没有任何嫁妆。远嫁福建泉州的姐姐,就算给她嫁妆,也不便带去婆家呀!
又过了若干年,我也出嫁了,同样是除了大学毕业证,没有任何其他嫁妆。新婚前夕,我只在出租屋里添了一床席梦思、一套新床品、一张电脑桌、一只简易搭架衣柜。
我和姐姐大学毕业后,带着各自的“嫁妆”,在各自生活的城市里,从无到有,凭着自己的努力生存、组建自己的小家庭。租一套房子里的一间小房、租一房一厅的小公寓、租两房一厅的套房。经过日积月累,终于住上自己的房子,后来,买了车子,再后来,换了大房子。
姐姐说——
一直都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租一间房间的时候,我拥有我认为的爱情;
租两间房子的时候,我认为我拥有一个自己的家;
买一套小房子的时候,我觉得天空都是我的最蓝,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买大房子大露台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是那个幸福的自己,开始准备养老的事业;
我想如果我想买别墅的时候,我一定是开始养老了。
平淡、寥寥的几句,似乎已经概括一生。从大学毕业开始出发、爱情、家、世界、终老……
细细想来,父亲给我们的嫁妆,看着只是一本大学毕业证,单薄、简单、寒碜。实际上,同时陪嫁的,是自强自立的精神、是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斗志。这些,比出嫁时陪嫁一座金山银山更具价值吧?!
我喜欢我的嫁妆——一本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证、一本经济学学士学位证书。这是我开始独立面对世界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