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上有人说“应该承认说,女作者格局小、脑洞浅,撑不出大世界观……男作者光有脑洞和构架,没有文笔可言。”遭到很多批驳。有反驳者拿本界星云奖得主多为女性来作例子,Po主却说“作神是不分男女的。大多数女性……”世上总有这样的人,你拿个例反驳,他说不具有普遍性;你拿统计数据反驳,他又扯他周围的谁谁谁都是这样的。
也有人打圆场,说“强调男女分工并没有什么不对啊。”还拿男女生开车、识地图的例子。首先,空间思维能力是目前研究比较确切的两性思维能力上最显著的差异,可能跟激素有关(女性服用睾丸激素也会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但没女性想这样试吧)。但开车的例子不在其中,虽然少数女司机会犯下奇葩的错误,但总体而言,男司机的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女司机。除此之外,从总体的统计数据来看,男女生在先天的智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文理科的学习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那为什么我们平时总觉得女生更擅长文科,男生更擅长理科呢?
一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即一种对两性的偏见。这种偏见会真实地影响到女生的表现。如让女大学生在考数学前填上自己的性别,与让女大学生在考数学前回想女性科学家的事迹,哪一个成绩会好?当然是后者。但偏偏我们的社会总是在向女孩子灌输前者“女生学不好理科”“数学对女孩子很难。”结果就真的变得很难。
二是当你对两性设立了门槛时,你就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譬如现在很多人认为女生的思维不适合学计算机,却不知程序猿的“祖师爷”是位“祖师奶奶”——阿达.洛芙莱斯(诗人拜伦的女儿)。却不知百年前二战时期破解德军密码的大多数程序员是女性,更不提活跃在计算机界的许多女性领袖们,她们的贡献却被人有意忽视、掩盖。并且还有人用现在女程序员少来教育女生“看吧,女生学不好这个。”女生学理科方面比男生更容易受到阻碍。越阻碍女生越少,女生越少就越被说不擅长。千年来,我国女性文人少,你能说是女性不擅长作诗写文吗?“女子无才便是德”,人家不被允许动笔,只允许动针线啊。千年来,我国男性文人多吧,怎么到现代反而变成“没有文笔可言了”?
我们为什么不强调“男女分工”,并进行淡化呢?我们知道男女生有些天生的偏好,譬如男孩喜欢小汽车,女孩喜欢娃娃。拿小汽车给女孩玩,她会跟小汽车们开茶话会。这也是两性因激素导致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太影响有些男孩就喜欢洋娃娃,有些女孩就喜欢小汽车,也不影响后天智力学习上的偏好。男女生在智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对文理没有天生的偏好,我们为什么又非要鼓励(强迫)女孩学文,男孩学理,非要默认“女作者格局小,男作者文笔不好”这些框架呢?这些与其说是两性天生的差异,不如说是后天经历与文化的产物。
我曾遇到一个妈妈教训女儿“不许爬树,那是男孩子才爬的,女孩不能野。”这是一种典型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男孩被鼓励冒险,女孩被鼓励文静。那之后这个女孩遇到以后需要她表现出勇敢、运动的一面时,她会不会拿“我是女孩”来说“不”?会不会因为要求淑女,不参加运动,连瓶盖都拧不开,然后又被鼓励撒娇向别人求助?又会被批“女孩就是娇气,就是不能做大事?”明明她当初想做一个活泼、勇敢的小女孩的。
还有些“男女分工”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并非挑起两性战争,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有权利有地位有高薪的工作,都被男性把持。他们也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女性进入,女孩们是否就接受“男女分工”的现实呢?譬如有人说“女性心思细腻,有母爱,最适合在家带小孩。”“政治让女人走开。”“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个支持他的女人,做那个女人就好了,不用自己争取成功。”是否接受这种分工呢?是否还用这些陈腔滥调来局限自己的发展呢?
让女生擅长文科男生擅长理科之类的“两性差异”滚一边走吧,想学理的女孩,想从文的男孩,想爬树的女孩,想写“大格局”的女作者,想写“文笔细腻”的男作者,尽情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闲人)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