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底层逻辑
米果文化创始人,奇葩说第三季冠军
问题:人是怎么形成自己看法的?而且是如何改变的?
脑神经、心理学、社会学、语言修辞、美学艺术、戏剧中都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对人不对事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偏好与选择的结果。
一次讲课如果只是一件事情,单纯的输出,不在意听众的注意力,那么课程就会变得很没意思。
“老师是知识的演员”,他要根据听众的口味来适时调整。
1. 问题:我和你妈掉水里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个问题看似是女方对男方的一种驾驭,但其实真正拥有选择权的男方,因为男方的回答最终决定着女方的情绪,女方在那一刻是无法选择的。除非当女方说出了:“老公,快救我,我不想孩子没有妈妈。”或许男方会去就女方,此时,女方会拥有相对的选择权。
所以很多时候在于如何让自己从被动到主动,掉水后不是问救谁,而是要问该说那句话来让对方救自己?
2. 问题:你是人,还是物?
很多时候,很多问题,背后的真动机,是想确认对方把自己认可为是人还是物?从而获得情绪上的满足。
3. 问题:底层逻辑。
面对那些有意思的高人,建议用一句话来获得知识的精髓:“如果把自己的专业领域,只能教人一句话,你会教什么?”
例如1:什么叫法律?答曰:法律就是原则和例外的学问。
例如2:什么是经济学?答曰:经济学是讨论诱因的问题。(成本、需求、利息、利率等都和诱因有关)
例如3:什么是美学?答曰:美学是研究情绪的科学。(人有喜怒哀乐,美学利用文学、音乐、美术、绘画等能让人产生更为复杂的情绪)
二、如何说服和改变别人呢?
1.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 我被说服了 = 我被打败了(人们过去的选择和偏好,决定了他们现在脑子里相信的东西。)
· 理由越充足 = 我越不开心
例如:很多人有种感觉:“自己平常也这么想过,但是从来没有想得那么清楚。”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只是没有想到罢了。
人们忍不住会通过找反例来反对和抵抗来说服自己的人。这就类似“祝英台的妈妈不停告诉祝英台不要嫁给穷小子时,祝的反应。”
【选择权句式】
凡是利用大道理来说教的,几乎从来没有能改变对方的。
例如,妈妈对儿子说:房间弄得那么乱,人要保持清洁才能做大事……最终总是无功而返。
你应该 -> 我需要:应该代表你就得这么做,不这么做就是“错”!就是逼迫对方没有选择。需要代表了自己掌握了选择权。
例如:情人节,女方说:“你应该要给我准备一份情节人大餐” -> “我需要你对我做一些浪漫的事情。”
你为什么不 -> 你为什么要:前者相当于帮助对方复习和解释自己的理由。后者给了对方选择权,让其找到自己的问题。
例如:劝一个人戒烟
- 你为什么不戒烟呢?你为什么不好好思考戒烟呢?难道不觉得健康很重要呢?难道不觉得抽烟很让人讨厌嘛?
- 你这么子有没有想过要戒酒?为什么要想戒酒?我很好奇,你居然想要戒酒?
因为会断片?(断片有啥了不起)
因为会难堪?(出丑算什么?)
因为会丢脸……
2. 没有人喜欢不知情
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会愤怒,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就只会不满。
告诉别人理由,是最简单的说服方式。
问题:在美国,如何降低执勤暴力?
案例:假设,一个执勤的警察,在晚上看到一辆车停着,车门开着,脚边有些酒瓶,一个人在休息。警察让其下车,对方不肯。
正常情况:警察会冲过去把对方拽出来,扣住。(但是会遭遇执勤暴力投诉)
改用语言沟通:先解释为什么要下车?因为看到酒瓶,为了双方安全。按照标准我必须要搜查。如果你抵抗不下来我将被迫使用武力,双方都要写报告…… 如果不是你喝的,啥事都没有。如果确实是你喝的,也只是罚款。如果你不下车,抵抗搜查,我会拘留你……
案例:座舱长
当飞机误点,无法起飞。其中有位阿婆,说既然无法起飞,为什么要让我上飞机?和空务人员吵了起来。
后来来了一位座舱长,跑过来解释了状况,飞机要排队起飞,因为天气情况不明确,所以无法起飞。如果现在不上飞机,飞机将无法排队,或许会等更久。阿婆从愤怒回到了普通的不满。
3. 所有人都有希望有退路
没关系,你随时都可以反悔。(这是世上最有说服力的一句话)
例如1:你买东西时,如果对方说可以随时可以改变,反而确信了对方要买。如果告诉对方不可以改变,客户反而会犹豫。
例如2:主持人介绍大咖嘉宾时,都会提高听众的期待,大肆宣扬。让嘉宾没有退路,此时反而要通过一些幽默的话术,要降低听众期待。
例如3:约会达人(大 V)的套路
女生最大的困扰是,怕一旦答应了,中途就不能反悔。
当男生问女生是否要去吃饭?女生想的不是吃饭,而是吃完饭后怎么弄?为了让自己随时退出,就会提前拒绝。
第1阶段:约在车厢见面,如果见了外表接受不了,下一站就可以下车,否则就一起坐几站下车去吃饭。(让女生没压力)
第2阶段:吃到甜点的时候,起身去洗手间,如果觉得不适合就走好了,我回来买单。如果我回来发现你还在,那就去看电影。(让女生没压力)
第3阶段:电影散场时,如果觉得电影看得不愉快,散场时就直接走好了,否则就在约定的门口见面,再去家里喝杯咖啡。(给女生留后路)
第4阶段:到了家楼下,我先上去收拾房间,煮咖啡,你依然可以选择走。如果不走就上来好了。(继续留后路)
三、什么是情绪?
中国人不太擅长谈论情绪
情绪的词汇:波澜不惊,心浮气躁,心如止水,纹风不动,城府甚深
情绪带来的效果:愤怒 | 惊讶 | 悲伤
愤怒:让一个人强化自己既有的看法(认为自己是对的)
惊讶:让一个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对的,并修正自己原本的看法。(让自己某一刻惊诧自己是对的嘛?)
[举例] 与其告诉运动员如何防艾滋病,还不如直接让那些带源者接触运动员,留下联系方式,并在运动后出现解释。让运动员惊讶,并庆幸自己没有深入,效果很好。
悲伤:帮助你发现什么才是重要的?(高兴的时候什么都学不到)
困扰我们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混乱的情绪。
人为什么会有无明火,心烦意乱,就是因为各种情绪纷至沓来,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和处理。
求职与离职的双重标准
绝大多数人找工作的时候,都会理性列出各种理由。(例如500强,上升期,待遇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等。此事告诉求职者老板脾气好是没用的)
但当离职时,都是感性的,很多情绪性的理由。(都是不爽老板,或同事之间气氛差,此时不会考虑公司的属性。)
例如:我男友居然在看小黄片,我好生气!
要分析一下气的是什么?
1. 我被忽略了(此时可以检查一下,当男友打电动时,你是否生气?如果是,则气的是忽略)
2. 你怕自己被抛弃,被嫌弃(测试一下,当吵架时的生气是否也和看小黄片一样生气?)
3. 觉得男生不够听话(比较下,让男友倒垃圾是否会生气?)
情绪本身是不稳定的,浮动的。但是对话能够实现对焦,并让情绪凸显。
四、什么是问题?
什么问题都不要设立标准答案。
所谓问题:就是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你的问题都是你的期待,你真正面对的都是自己的某一个期待。)
举例:问一个学员身上的外套有什么问题?学员会回答:没洗和不合身(此时,对外套没有期待)
如果问学生什么是自己最理想的外套吗?(学员会回答:最好是有思想的人穿过的,有一定质感的,此时对外套有了期待)
1. 合理的期待 / 不合理的期待
案例:一个女生面对5年情感的男生和一个有钱的男生时,如何选择?如果是想要两者兼具,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期待。其实女生想要的是那个最幸福的选项(让自己不后悔)
2. 你眼中的问题,就是别人的解决方案
案例1:当女生抱怨男生看小黄片,提的问题时。或许是男生的解决方案。
案例2:男生为什么要抽烟?或许这是他的解决方案,解决空虚和寂寞。
3. 拖延是病吗?
人为什么做事会拖拖拉拉?是拖延症嘛?不是的,是因为不想做!(使用拖延只是为了让我开心的去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交作业。)
4. 这个问题是谁的?
案例:一个地产业务员,面对不信任自己的客户,会很困扰,如何才能解决?
-通俗的回答是,让该业务员改变自己的外表,提高自己的学识。
-较好的做法是:“这是谁的问题?”。
(1)或许是客户的:可以和客户直接沟通,告诉客户对自己是不信任的。以至于双方都付出更多的代价。
(2)或许是公司本身的,就可以告诉公司,是不是公司的宣导和形象出了问题,以至于自己得不到客户信任,由此让公司改变相关制度。
5. 谁痛苦,谁改变。 | 谁需要,谁让步。
不要在意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人之所以有这个观念,是因为对的人可以享受不用改变的权利。)
案例:如果看到男生袜子乱丢,谁痛苦?女生不舒服就自己改变。因为是女生的预期导致她不开心,那就自己让步咯。如果男生看到女生那么难过导致自己内疚,也不开心,那就男生改变。
6. 这问题,你是怎么描述的?(意味着什么?)
案例:当有人问自己失恋了,该怎么办?通常答复是:再找一个嘛,天涯何处无芳草。好的回答是:“失恋对你而言意味着是什么?”
-不知道:不知道有什么可难过的?
-XXX : XXX 有什么可难过的?(XXX:想不起来了、没人爱了、孤单一辈子了)
如何描述?主动性 / 互动性 / 探索性
通过一个人讲故事,可以看到某个人的动机、想法和世界观。
案例:朋友间聊天,问上个礼拜发生什么事?
(1)被动的故事:被同学叫出去喝酒,喝晚了,回家被老婆骂了。(呈现出一个倒霉的人)
(2)主动的故事:好久没和同学聚了,去喝酒,想到难得一次就豁出去喝晚了,回家果然被骂了。(一个人是否成熟)
(3)互动的故事:朋友找我喝酒,好久不见,喝晚了,他们也不知道我老婆很凶,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于是豁出去喝晚了。回去后,你也知道女人看到老公晚回家总归会担心的,所以发火也正常的啦。(世界不是绕着自己转的)
(4)探索的故事:老婆因为我喝酒后,骂了一顿,然后呢?
举例:白雪公主和王子本来过着双宿双飞的生活,但是白雪公主之所以过的好,是因为王子爱她。而因为王子的父母和臣民爱王子,所以也爱白雪公主。但是所有的一切的根基的是因为白雪公主美貌,所以王子爱她。如果不美了,或许所有的一切都会改变和崩塌。所以白雪公主来到镜子前问:“魔镜啊,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这个故事可以改变原来人们对皇后的看法)
7. 角色动力(观众根本不在意事,他们只关心人。)
编剧医生,会将那些长寿的连续剧《老友记》《生活大爆炸》,重新梳理一根故事线。其实故事不是重点。
例如:大家还记得生活大爆炸中的谁嘛?是谢耳朵,那么他做过哪些事情呢?或许就不容易记住。
查看一个人的角色的动力是什么?测试的6个问题:
(1)当大家初次见到你的时候,一般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印象?(非人类)【面具】
(2)你童年最大的恐惧是什么?(表现不佳)【恐惧】
(3)你觉得自己的性格中,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随性)【武器】
(4)你非常羡慕别人身上拥有,但自己身上却不具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淡定)【真我(光明面)】
(5)你总是会因为性格中的什么特点而陷入麻烦?(急躁)【弱点】
(6)你特别讨厌其他人身上的什么性格特质?(张扬)【黑暗面】
我们通过戴着的【面具】,隐藏自己的【恐惧】。再通过自己的【武器】来解决恐惧,但是多半武器是无效的。如果有一天恐惧真的消失了,就会出现【真我(光明面)】。为什么我无法成为真我,因为我们有【弱点】。一旦发现面具无法遮住恐惧,武器无法解决恐惧,就会进入【黑暗面】,或许可能反而成为这种人。
编剧说:在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在他们的思维中,都会分成2层,一个是外部目标(他想要什么?),一个是内部目标(他真正想要什么),但是2个目标是冲突的。举例:《海底总动员》老爸小丑鱼的外部目标:是保护小孩;内部目标是:是希望小孩能能保护他自己。所以最终两者取一,放弃自己外部目标时,就是角色的成长。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