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伤寒,脉微而厥,为四逆汤证;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即阴阳格拒,上热躁动无暂安时;此为藏厥,非蚘厥,此处描述了脏厥的症状特点;蚘厥者,其人当吐蚘。现在病人安静,又时而烦躁,这是因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何谓上入其膈?参考‘手太阴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即说明上入其膈就是蚘从胃向上进入食道中时则烦;须臾复止,是说过一会蚘又回到胃中而安静不烦;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即饮食入胃,蚘则动,故呕而烦,其人常常呕吐出蚘;又主久利,是说其人病脾虚。
蚘厥应当也有脉微而厥,其特点为病者静,而复时烦者,常自吐蚘;应为土湿木郁(生蚘长蚘的条件)气血本虚又有蚘于体内夺其精,是故气血虚极气机运行不畅水火不交而脉微厥逆;另外根据其复时烦的症状,说明胃中时冷时热。
‘平人之厥阴,不病厥热者,中气旺而水火交也。厥阴一病,风木克土。中气即败,水火分离。于是火气现而热,水气现而寒。’摘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乌梅丸方
病机:水寒火热,木枯土败
病症:脉微,手足厥冷,呕吐,吐蛔,时烦,久利等
治法:清降上热,温下寒,补中气,补肝血升肝气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药六两
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黄柏黄连清降火热,桂枝当归温养木气平疏泄,乌梅大补木气平疏泄,人参干姜温中补土。水温火清,木和土复,病愈。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內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此方用于驱虫,通过调理人体气机改变体内蛔虫的生活环境,土不湿木不郁,蛔虫自然不能生存,而达到去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