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现在还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寓教于乐”的话,那我只能劝你早日清醒过来。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最多在感觉到自己有点进步的时候会有点幸福感,除此之外,学习都是伴随着痛苦的。
1、从学习的脑科学原理来讲
学习新的知识相当于让神经元建立新的连接,还伴随着原来的神经元的断裂,所以说学习是一个认知受损的过程。
学和习是要分开讲的,学就是让我们建立新的认知,而习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这就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能让知识下沉到下丘脑,最终成为习惯,这又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只有经历过学的认知受损和习的重复内化,我们才能让学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能力。
知识不是力量,只有这个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能力才会有力量。
2、从学习的四个阶段来讲
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阶段是最幸福的阶段,就如俗语所说“无知者无畏”。
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阶段就是学习的开始,也是痛苦的开始。就如刚学习开车时一紧张就分不清楚油门和刹车,还总是被教练各种诟病。
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知道自己知道。这个阶段是已经学会了此项知识,明白了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就如考到了驾照终于可以上路了。
学习的第四个阶段是: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个阶段就是高手的境界,即这项知识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就如开车时的人车合一,已经不用再去考虑刹车油门转向灯之类,只用靠本能反应就可以了,还可以顺便聊天或者欣赏路边的风景。
只有成为高手才能体会到这项知识转变成能力带给自己的乐趣,而之前的阶段都躲不过枯燥无味或者痛苦无比。
3、从学习圈来讲
人们每天习惯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的舒适圈,然而时间久了之后就会感到无聊。
如果想要突破舒适圈,就要走入到学习圈,走入到学习圈就要求人们做出改变,而改变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我总在课堂上带领学员做一个小游戏,十指交握后看下自己的哪个拇指在上,然后再调换位置,所有的学员都表示很难过。
一个人在舒适圈中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然而想要进步就要跨越到学习圈中,就要直面改变造成的痛苦,很多人都是因为无法承受这种痛苦而重新退回到舒适圈中。
4、从学习的效果来讲
学习的效果不是论周或者论月的,甚至一年下来才有可能看出来点效果,而眼睛能够看到的飞扬状态说不定得五到十年。那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碗古老的鸡汤,还是不喝为好。
大部分人因为看不到效果就会感到很煎熬,还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就觉得这么做到底有价值么?
还有更可怕的情形,就是那些看你如此努力学习但是却看不到太大效果的人,这时候就会对你发表各种看法,加重你的焦虑。
这个过程有多痛苦,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5、从学习的方式来讲
听书很轻松,然而听完差不多也全忘了;看小说很轻松,然而却不会带给我们认知升级;听培训很轻松,然而如果不去实践依旧没用。
一切以轻松方式进行的学习都是伪学习,仅仅就是做出个学习的样子。
但凡有效的学习都是伴随痛苦的,例如听书和读书相比,读书就更痛苦,读书和写作来比,写作就更痛苦,从有效程度来讲,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是最有效的学习。
用“沃尔夫定律”来类比下学习,沃尔夫是一个德国骨科医生,而且是很著名的德国骨科医生,他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就是“沃尔夫定律”。
沃尔夫定律是关于骨骼成长的定律,主要是指人体的骨骼如果长时间接受外部的压力,就会增大骨密度和坚硬程度。反过来,它如果受到的压力减少,骨头的密度和坚硬度就会降低。
学习中的 “沃尔夫定律”呈现就是,我们的认知受到压力,我们的认知遭遇挑战,我们的认知受到创伤,然后强健的知识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没有痛苦的学习过程就没有强健的认知建立,让我们坦然接受这个残酷现实: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