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四月
玫瑰的花语是爱情,百合的花语是纯洁。如果四月也有它的专属物语,我想是“热闹”吧。不知道它自己同不同意呢?
就像红酒配牛排,啤酒配炸鸡,四月一定要配上张国荣、王小波、世界读书日以及出自民国第一女神林徽因的那句“你是爱 是暖 是人间的四月天”才显的热闹、丰富、完满。四月也一定是很多媒体无比钟爱的月份,这一个月里他们不用再为了每天的选题而搔首踟蹰、寝食难安。月初可以纪念张国荣,月中可以怀念王小波,月末还能就自己还没看过的书打着读书日的名义荐书拉一波广告,真可谓名利双收,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共担。
对于我们身边大部分的90后来说,最原始的张国荣印象差不多都来自新闻媒体,毕竟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们可能才刚刚免于父母之怀。后来慢慢长大,迈过襁褓、脱离孩提、步入弱冠,才开始渐渐认识那个“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虞姬、喝着“醉生梦死”酒的欧阳锋、像一只“在风里睡觉的无脚鸟”的阿飞。以及,在粤语歌坛和校长分庭抗礼唱着“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的leslie。
我们因为感恩,所以怀念,因为怀念,所以刷屏。可是,我们怀念的方式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一点?拜托,都多少年过去了,还在消费他,毫无新意的刷屏只能让部分原本对他还有些许好感的人的好感度一点点消失殆尽。拜托,无脚鸟已经落地了,能不能给他和这个世界一点安宁?
王小波也是如此。和朱生豪一道,因为写给李银河的那些甜的能把牙粘掉的绵绵情话而被许许多多的人记住。如买椟还珠一般,看过他的信的人一定比看过他小说、散文、杂文的人多。知道“如果你愿意 我就永远爱你 如果你不愿意 我就永远相思”的人,一定比知道《黄金时代》的人多;知道“每当想起你 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最美的微笑”的人,一定比知道《沉默的大多数》的人多;知道“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的人,一定比知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人多。 无可厚非,中国自古就有好大喜功,追求表面风光的传统。阿房宫一定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后宫佳丽一定要有三千。连陵墓也要及尽奢华之能事。好像如此方可千秋万代基业永存。
所以,如果单从4.23这一天来看,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比中国人爱读书了,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把一个读书日办成像春晚、奥斯卡颁奖礼那样的晚会。就我所知的,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有“当当书香节”、“央视2016年度好书”“湖南卫视书香中国”三台与读书日有关的晚会。部分作者两三天之内密集的跑好几个活动现场,说着漂亮的相似的言不由衷的话,还一脸陶醉。
难道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活动、晚会来展示我们这个民族有多么爱读书吗?读书难道不是用来发现自己、认识世界的吗?读书难道就像你新买的华丽衣服苏一样用来展示的吗中国人读书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2016年中国人均读书7.86本,虽然和2015年相比提升了0.3个百分点,但和动辄四十本、五十本的日本、德国相比,那差距只怕十年也赶不上。
特别怀念上中学的时光。那时候学习时间特别紧张可看的东西也比较少,能放下课本、试卷,在晚自习的间隙看上半个小时的闲书就感觉特别的满足。可是现在到了大学,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图书馆也有大把大把的图书资源,无奈看书的意愿却没了,每天就沉浸在一堆无聊透顶却感觉津津有味的游戏、电视剧、综艺节目里面,这无疑是比得了癌症还让人绝望的事情。
2017热闹的四月即将过去,但不知热闹过后留下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明年的四月、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四月又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