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盟友,坏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敌人。
——第二章
《掌控习惯》这本书扉页上的第一句话就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作者说:为什么“习惯改变命运”?因为个人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掌控了习惯就等于掌控了命运。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莱尔所著。他根据习惯形成的4个步骤,总结了相对应的培养习惯的4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让它令人愉悦。
本书通过这4大定律、56个具体案例,帮助你快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利用这4大定律的反面,帮助你戒除不良的习惯。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一种固定程序或定期实施的行为,且在许多情况下,是自动执行的。习惯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原子,每个微小的习惯组成了你整体的生活状态。你的习惯塑造你的身份,你的身份塑造你的习惯。
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那么你就要通过培养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来强化自己的身份定位。当你通过不断地输入输出,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你也会越来越坚信自己的身份定位。
习惯其实是一种执行力,我们执行某个习惯一定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如果没有目标的指引,习惯是没有意义的。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所说的:“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目标是正确的方向,习惯是管理的过程。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目标”和“体系”两个概念。目标是关于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导致这些结果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电影《夺冠》中,郎平面对陈旧的管理体系、过时的训练理念,她想要达成重新夺冠的目标,首先要改变的是体系。她在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很多人怀疑她是否还能够达成目标。在经历了体系培养的过程后,中国女排年轻的队员们一鸣惊人,又重新站到了冠军的领奖台上。
这个过程还体现了习惯养成的特点,就是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
一是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耐心。在你为了某个目标培养一个新的习惯之前,会有一个突破并无明显变化的平台期,作者称之为潜能蓄积期。在这个阶段里通常都会有一个不如意的低谷区。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一开始是模仿期,然后经历沉默期,最后才到爆发期。我们觉得已经背了那么多单词和课文,也练了那么长时间的听力,为什么沉默期那么漫长?但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迎接质变的惊喜了。
作者说:我们做出努力后,结果的显现往往滞后。这可能会导致“失望谷地”的出现,也就是人们在投入数周或数月的辛勤工作后,却没有任何看得见的效果,于是会深感沮丧。然而,功夫并没有白费,它只是蓄积起来了。直到很久以后,以前努力的全部价值终会显露出来。
二是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就像金钱借助于复利倍增一样,你的习惯的效果也会随着你不断地重复而倍增。任何复利进程的共同特征是:最有力的结果总是姗姗来迟。
书中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公式,如果你一年内每天都能进步1%,到你完成时,你将会进步37倍。相反,如果一年中你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你现有的任何东西会降到几乎为零。
一场小小的胜利或一次小小的挫折会积累成更多的东西。不要小看“微习惯”的力量,他们微小但很强大,它也是复合增长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间效率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张萌每天坚持早起,这一个小小的“微习惯”让她成就了理想的人生。
作者说: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突破时刻的出现通常是此前一系列行动的结果,这些行动积聚了引发重大变革所需的潜能。
三是不断衡量习惯的滞后指标。当你培养一种习惯的时候,你还需要不断地反馈和矫正。
例如:净资产是衡量财务习惯的滞后指标;体重是衡量饮食习惯的滞后指标;知识是衡量学习习惯的滞后指标;生活环境的杂乱是衡量整理内务习惯的滞后指标等等。当这些指标符合预期目标,证明我们的体系建设的过程是正确的,反之,就需要矫正了。
因为如果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的习惯,将会给我们带来指数级的复利效应,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需要不断地修正输入端,输出端就会自行得到修正。
养成习惯就是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行成习的结果,养成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我们先要了解习惯和习惯的特点,才能够真正地掌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