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基本上是来过上海的人必去的景点,但大多数人只是看看夜景,拍几张照片,坐一次游船就匆匆离开了。尽管外滩每天都游人如织,但外滩的前世今生却没有多少人关注。
外滩为什么叫外滩呢?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
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须拉纤行走。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一百多年前,上海旧县城附近以前有条小支流叫上海浦,上海人就以上海浦这一小河的出口为界,其上游的黄浦江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其下游的黄浦江河滩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后来上海浦淤积填塞,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条河流了,附近类似消失的河流还有陆家浜、肇家浜等。外滩准确的地理位置是现在的吴淞江(苏州河)河口至十六铺。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的百年建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成并成为今日上海的名片。
自上海开埠后,外滩就开始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及贸易中心,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一直以来被视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历史的象征。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重要的地标之一。
了解完外滩的历史,再看浦东和浦西的新老建筑群心情也会不同。百年前的繁华不属于中国人,那时的外滩公园也鲜有国人进去;百年后的外滩不仅多了隔江矗立的陆家嘴新地标建筑群,外滩也随时迎送国内国外的仰慕者,时尚包容。
游外滩最方便常用的路线就是从南京东路步行街进入。白天看外滩最好是早晨游客没进入之前,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选择下午三点到四点这个时间段,此时游人比较少,方便照相和观景。下午拍浦东的摩天大楼不会逆光,效果好,而且因为游人少可以尽情地从各个角度去看去拍。
从陈毅广场一路向南走,到游船码头处从观景平台下来去街对面看万国建筑博览群。看历史建筑一定要先做好功课,然后才知道拍什么,看什么。
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1854-1941年间,出现十余家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成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外滩的房屋开始时都是两层楼和三层楼。
外滩第一楼 亚细亚大楼
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约1899年,被另一个叫麦边的英国商人买下。到了1913年,麦边决定将旧房拆除,重建一幢商务办公大楼。所以也有人称此楼为“麦边大楼”。1917年,此楼除部分为麦边洋行自己使用外,大部分租给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并允许其在大楼的正门挂上“亚细亚”公司的标志。由于“亚细亚”是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大公司,火油又是用途广泛的生活用品,人们印象很深,由此“麦边大楼”的称呼渐渐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
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外观兼有古典样式和新古典主义格调,也有人称此为折中主义风格。正立面呈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正门有4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各2根,内门又有2根小的立柱,左右各1根。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东、南立面均为横竖三段格式。外墙的1、2层用花岗石面砖砌成,形成基坐;3至5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并围有半园形铁栏;6、7层又有爱奥尼克立柱。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大开间,木地板,内侧为走廊,窗高2米,十分明亮。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地面用马赛克铺成。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由原来的7层增至8层。
看一眼就会记住的东洋伦敦
该楼占地面积1811平方米,建筑面积9280平方米。楼高六层(连地下室),外观横直线条三段式的处理富有韵律,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六根贯通两层的爱奥尼克式立柱,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楼体两侧对称,楼顶南北两端各设置一个隙望亭,窗形变化多端,木雕细腻优美,顶上石膏镂花多用花环或花草图案。整幢建筑显得优雅而富于艺术感染力,内装饰更为华丽精美。这座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是当时社交界的舞台。当年,一层有酒吧间、阅览室,二层有餐厅,宴会厅,三,四层为旅馆。一楼的酒吧间因当年曾拥有东方最长的酒吧柜——由黑白相间的大石装饰,长达33.7米——而闻名于世。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80年代,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上海后,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就在东风饭店二楼。现在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三角形的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这里曾被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选中,作为电影《2046》里2046房间的外景地。
外滩3号 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大楼,钢框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定制。大楼在总体设计上较多采用新古典主义与近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折中主义手法。三段式立面,配以巴洛克式装饰。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立柱,柱子上有凹槽;窗格饰以旋转式图案,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3、5层有阳台、铁栏;顶层上有塔亭,四面用双立柱支撑圆顶及刹竿。整个立面通过竖线条的构勒,给人以明快、简洁、流畅的感觉。内部分东西两块,中间为走廊;两面的房间均为大开间,高度约4米,木地板;楼下原为营业大厅,水磨地面。
其他建筑也各有特点,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看总能发现不同。
当你看完万国建筑,回到陈毅广场,已是华灯初上,人潮涌动。随着人流走上观景台,找到一个看浦东最好的位置,忽略到周围的人,专心看霓虹幻彩的摩天楼和黄浦江水中的五彩光影被装饰华美的游船扰动扭曲。此时是拍照的最好机会,但怎么拍也不如眼见的效果好,人眼可以感受到更完美的色彩,所以百闻不如一见,还是来外滩看夜景吧。
看过了现代的高楼大厦,再回望百年前的老建筑,朦胧的黄润染出和白天不一样的童话世界。这也许就是每个来过外滩的人都会迷恋上她的原因吧!
如果你的旅程时间充裕,可以在第二天的清晨,走到苏州河边感受不一样的上海,晨跑的,遛狗的,晨练的,闲坐的……这里可以看到真正的上海。
苏州河,长江支流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俗称,民间一般认可的河段是:起于上海市区北新泾,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有时也泛指吴淞江全段。
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苏州河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有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的上海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外滩美术馆。它以“人文的关照、艺术的推广”为使命,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是一个艺术推广与交流的国际平台。如果你真心喜欢艺术,不妨从苏州河边穿行在上海的老街区,一边看各种风格的老建筑,一边寻找博物馆。
博物馆不大却极有特色,从黑白分明的老楼梯折旋而上,好奇心会越来越盛,对里面的展览满心期待。看完展览,你可以坐在门口的沙发上小憩,也可以伫立在窗前看上海现代的高楼穿过老楼的屋顶在天际铺开
看完展览,如果你还有空闲时间,就可以坐地铁去浦东近距离地亲近东方明珠塔和其他摩天大楼了。但是要想拍到最好的金贸大厦就得回到浦西去十六铺老码头,站在那里的浦江边才可以看清被其他高楼遮挡的金贸大厦的庐山真面目!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有着最上海的传奇。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 、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本来想看原生态的石库门,可惜老码头正在装修改造,已经看不到原滋原味的石库门了。心里遗憾间,从外滩的起点到终点,我已走完全程。历史早已逝去,我今天看的和明天看到的外滩总会不同,但它仍旧是上海的标志,游人追逐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