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嘉靖皇帝忙着炼丹药的时候,汤显祖出生了,而且还是一个书香世家。
他爷爷是汤懋昭,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
老爸汤尚贤,是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
相当重视家族教育,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了“汤氏家塾”,
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罗老师讲课的时候,小汤同学就坐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啊,写讲义。
比起他的爷爷、老爸,他的伯父就显得有些文艺气质了。
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不止是喜爱,还专门从事过戏曲活动。
小汤的母亲,那也是会识文断字的大家闺秀。
总之,他们家清一色知识分子。
借用《陋室铭》的话,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汤显祖的智商高、艺术细胞丰富就不足为奇了:
12岁写的诗词,就已经不凡。
14岁补县诸生,,
21岁中了举人。
想当年,诗圣杜甫24岁,才第一次参加科举,还华丽丽的落了选。
这古代人向来都是涉猎广泛,所以21岁的汤显祖,不仅在古文诗词上颇精,还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26岁这年,汤显祖在家准备考进士,写的诗词比较多,
闲来无聊,就刊印诗集,一部接一部,一共印了三部:《红泉逸草》、《雍藻》(未传)、《问棘邮草》。
28岁时作第1部传奇《紫萧记》,和朋友合作,但未完稿,
10年后改写成了著名的《紫钗记》。
所谓书香门第,就是看重家庭教育,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很重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得营造环境,帮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2、
33岁这一年,汤显祖终于中了进士。
有人可能会问了,汤显祖这么有才,为何到了33岁才中进士?
这也不能说他没能力,实在是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作祟。
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 ,结果两次落第。
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 。
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进士。
在明代中了进士,理论上说,仕途应该就是一片光明。
偏偏这老兄为人清高,不肯巴结新任首辅申时行、张四维,也不肯与当时有名的王世贞、王世懋(mao)往来。
倒是和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倒是私交甚密,他们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推重海瑞和徐渭这样“耿介”或“纵诞”的人物。
所以呢,汤老大不为世俗所容,也见不惯朝廷腐败。
也就在南京领了个虚职干着,当了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当时的南京,自永乐以来,就是明朝的留都,各部衙门俱全,实际上毫无权力,形同虚设。
却也是文人荟萃之地,诗文家不论,即戏曲家,前后就有徐霖、姚大声、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诸名家。
汤显祖在此,也算是给自己修生养性了,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作书中蠹鱼。
读书不能保证让你一辈子荣华富贵,但能让你多一种选择,多一种活法。
3、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老板神宗皇帝。
之后自然是被贬,去广东徐闻这个地方做了典史。
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是县令的佐杂官,不入品阶的。说白了就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但他一点也没自怨自艾,还在这里倡建了“贵生书院”。
直到现在,还是广东省的文化保护单位。
领导生完气之后,私下里也觉得人家说话虽然难听,但好歹也是个进士,怎么着,也得是个正式官员。不然天下学子会以为,本届领导不爱惜人才。
于是把他调到浙江遂昌做了知县。
按理说在这个小地方做知县,也就该低调点了。
可是汤显祖认为领了企业的工资,就该对这个企业尽忠到底。
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属于基本职业道德素养,这企业腐败,人浮于事,看不惯的还是要说。
但到最后,没人听他说了。
没人听了,那就索性不干了。
于是万历26年,即1598年,汤显祖弃官回家,在老家临川建了一所房子,号玉茗堂。
从此正式开始了职业作家生涯,全身心的投入到戏曲和文学创作中,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人生处处都有路,此路不通,就该绕道而行。
4、
年少时,汤显祖的师傅是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gen )的三传弟子。
这个学派又称“左派王学”,因为他们继承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积极意义部分,抨击陈朱理学,怀疑封建教条,反对束缚个性。
在万历年间左派王学,最突出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贽。
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揭露腐败政治、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很大程度就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特别强调“情”,而核心是真。
《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认为情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
因为此,他“一往之情,则为所摄”,创作了“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尤其是《牡丹亭》在当时影响力很大,大到具有杀伤力。
有一位娄江女读者俞二娘,看了《牡丹亭》,感其身世,断肠而死。
汤显祖听说后,还特意写了诗,告慰这位超级粉丝的在天之灵。
即《哭娄江女子》诗,其中就写道:“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相传,当时的女伶人商小伶也为此伤心而亡。
现在常常有学者拿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比较,甚至认为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因为他们有五个相同点:
一是生卒年大致相同,莎士比亚(15641616),汤显祖(1550——1616)
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
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
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
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但是别忘了,他不仅仅是个戏曲家,更是一个活生生的通才。
除了在戏曲创作上的成就外,汤显祖晓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还是一个忧国忧民,固守文人士大夫气节的学者。
这些,莎士比亚有吗?
做人就要保持本真,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我的人生不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