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一曲《牡丹亭》,将我们带入了他的世界,那里,不再有明代官场的尔虞我诈,相互倾扎,只有他笔下的西蜀杜丽娘、河东柳梦梅,一幕幕、经久不衰地演着生死情至的故事。
(一)
翻开厚厚的《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你会发现和历史上大多数才子一样,汤显祖,也是年少时便优于文章,名扬天下。只是这名气,为汤显祖所带来的,仿佛并不是一条坦途。
初识汤显祖,还是在曹公的《红楼梦》里,那几句令颦卿不觉心动神摇的好词句,同样吸引住了我,顿时急吼吼地去找寻好文的来源,正因为此,才得以与《牡丹亭》相遇,得以了解那个,被权臣张居正所赏识的临川才子。
万历朝重臣张居正,虽然锐意改革,为大明朝赢来了中兴之机,然而他终究是成不了海瑞,做不到大公无私。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士及第,他遍寻天下名士,陪同儿子们一起准备科举。听闻汤显祖与沈懋学的才名,便隆重邀请,却被汤显祖婉拒,而沈懋学则应邀前往,并与张居正的儿子一起考取了功名。
这一次的不合作,对汤显祖的仕途影响显然是巨大的,以他的才学,居然直到万历十一年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事。在明代朱棣之后,南京只是留都,职位都是虚职,没有实权。而当年齐名的沈懋学,则早在万历五年就拿到了殿试第一,被授予翰林修撰。
然而,汤显祖似乎并不满足,在南京礼部主事的虚职上默默无闻。。。
(二)
万历十八年,皇帝朱翊钧因为星变而严厉责备了言官们欺瞒,并罚俸一年。汤显祖闻听此事,便直言上书,矛头直指两大权臣张居正与申时行,甚至皇帝本人。此举惹得朱翊钧大怒,将他贬为徐闻县典史,继而迁任遂昌知县。
经历此事的汤显祖,显然对明末的官场变得心灰意冷,溜须拍马、来往逢迎,实在不是他所长,如此时局,亦不是他理想中的桃花源。
于是,汤显祖开始创作《牡丹亭》,挥去怀才不遇带来的阴郁,他一头扎进了那个至情至性的世界,“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梦中人?
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一段段传世名句,从这位临川才子的笔下,倾泻而出,与灰暗的官场百态相比,它们是那样的鲜活、简单、烂漫。。。
(三)
潜心创作的汤显祖,在遂昌县,度过了他仕途里最后的时光,直到那年的来临。
万历二十六年,大明朝并不太平,发生了很多事情:
这一年,辽东总兵官李如松出塞,中埋伏战死;
这一年,总兵官陈璘击破倭寇,万历第二次援朝战役终于胜利;
这一年,汤显祖弃官而归;
这一年,《牡丹亭》完本问世。
或许,今天的我们,该感谢明末腐朽的官场内部,因为他们,使得中国历史悠悠几千年间,少了一个治世能臣,却多了一位天才戏曲家。
记得数年前,曾与故人相约,要夜游苏州网师园,听昆曲《牡丹亭》,最后虽未能如愿,但始终记得当时向往的神情。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在夜晚去过网师园听昆曲,不是没有过机会,只是知音不再有,再不会听出那种韵味。
如今,也只是在“若无闲事挂心头”的时候,才会去听听《牡丹亭》,听听故事里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梅花树下,一袭水袖,如送如迎,用昆曲抑扬顿挫的唱腔,为我们讲述着一代才子汤显祖的牡丹亭梦。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