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笆斗子”是鲁西南地区大部分家庭必备的储存器具。它是由一种绵柳条去皮编成的圆底、半球状,带一根半圆形提梁(或称作把),类似斗笠的器具。明代《都公谭纂》卷上就有“兴甫闻之,携一笆斗,置钱数千以往。”的记载,看来,“笆斗子”属于老物件了。
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我在鲁西南农村,就是用“笆斗子”走亲戚。每到春节过后初二开始,就开始走亲戚,一般的亲戚都将十余个自家蒸的馒头、菜馍、团子(有白面团子、也有杂面的粘团子),装在笆斗子里,然后在装上两封馃子(重要的亲戚装四封或六封馃子。新女婿头一回到岳父家走亲戚,那得至少装满两笆斗子馃子才行),最后用红色或花色包袱蒙上,系好包袱;然后推出洋车子(自行车),把笆斗子放在车子后座上,用绳子扎结实,就可以走亲戚了。也有的时候,就把笆斗子绑在车后座的外侧一边,我骑车、姐姐坐在车后座上,我和姐姐一同走亲戚。在亲戚家吃过饭,一般亲戚留下一封馃子,馒头等象征性的留下几个,就算收礼了,然后再带着笆斗子回家。
还有一个印象深的是,那时候,用笆斗子到生产队领粮食、领红蕷等,一次领满笆斗子的粮食的次数不多。再一个就是一般人家,娶亲嫁女,娘家必配送一个红色的(将一个新笆斗子用红颜色染红,预示吉祥)笆斗子作嫁妆。笆斗子里,要置放陪嫁闺女的木梳、手绢、小镜子、鞋样、鸡蛋、红糖等零碎碎的物品,每一样都包含娘家对女儿婚后生活祝福的意义,上面用大红纸蒙上,红纸外围用红绳子扎紧。
从前,缺少物品的年代,过年过节的时候,大人们都把炸好的丸子、炸肉以及其他好吃的,装在笆斗子里,吊挂在房梁下面,一个是预防馋猫、老鼠偷吃,主要还是预防小孩子们提前偷吃,耽误了招待亲戚的酒席。如今,农村用笆斗子的不多了,改用新颖时尚的家庭用品了,我们只能在怀旧中去寻觅“笆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