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遍听易效能的时间管理课程。
第一遍是上下班的路上囫囵吞枣地听,第二遍是每五期做一次笔记,边听边实践。
有些习惯很好地实施至今,例如情境清单,例如活在当下,例如不再让大脑当硬盘。但有些习惯,由于冬天懒癌泛滥,效果并没有一开始那么好了。例如早起和晨间日记。
第三次打算系统地仔细地听,每一个要点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一直想实施课程中所说的组建一个8人左右的小群,相互监督、鼓励和分享。这对小组成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处于相似的阶段,有相似的目标。但一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其实具体的操作细节自己还有待学习,希望这次学习完了能有更深的体会,并组建成功。
上一次听完课程,组建了一个早起群,人数30人,每天起床打卡,发布晨间所做事情的照片,每周可自由选择休息一天,连续两个月缺勤超过5天则退出群。希望通过早起的形式达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的目的。
起初的两个月,效果还是很不错,大家动力很足。每天看着不同的人分享的不同类型的照片,有阅读、健身、练字、做早餐、读经、浇花、背单词等等。每天看到这些照片,就有满满的动力,自己也不好意思赖床或者浪费早上宝贵的时光。
但是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懈怠,群里的气氛也不如一开始那般活跃。
仔细反思了一下,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群里实行固定人数30人(人数太多不利于管理和统计),每退出一个加入新的一个,经过前两个月的磨合的熟悉,大家变得熟悉起来。3个月的时候,新加进来的人对之前的人熟悉度没那么高,互动不多。
2、渐渐的,发照片的人变少,一些人仅打卡不愿意发照片,导致督促作用减弱。
3、3个月明显进入早起懈怠期,也因为天气原因,早起阻力变大。
4、群里的年龄有两极分化,工作和学生比例6:4,有些话题没有共同点。例如学生的关注点会集中在考试、看书等,而工作的则会集中在自我成长、人际关系、生活品质等方面。
还是很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成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小群,人数真的不能多,需要不断磨合和成长。
所谓时间管理,无非是管理自己。心如止水,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