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个证监会副主席,立马次新股敲锣打鼓,这说明次新股里面套牢的机构大鳄真的很多,只可惜如果这个市场的标的像韭菜一样增长,那么这些大鳄很难摆脱现状,即使你拉了满怀,散户看得见吗?散户眼前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顾不过来了。
靠资金维持,可不可以维持股价,这当然可以,很多港股,美股的标的就是靠一个财团支撑,背后并没有什么盈利能力,港股和美股都存在联合控股,互相抬高股价的情况,A控制B,利用B的现金,拉高并控制C,C用流动资金再去控股A,ABC都等着,等什么呢?等大陆人民去解放。
价格只是表征,大多数时候,只要有钱,就可以让其脱离价值并产生扭曲,那些制造了泡沫的炒家,维持着激动人心的价格走势,张网已待,他们研究心理学,研究量化交易,研究大数据技术,目的就是兜售股票。
兜售的鼻祖是美国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就是记载这一类人,由于美国证交会的监管趋严,这些作手逐渐从明面上转入地下,当年如果要拉高出货,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可以堂而皇之的去这些作手的办公室,许诺利润,给予目标。当然,大作手并不只是做多,也有做空以利于收购。
中国也到了这个阶段,有一种说法,散户退出,机构进入。机构难道是价值投资,巴菲特介绍自己价值投资的时候,曾经说过他们的理念和大多数投行机构不一样,而巴菲特就是美国最大的散户演变而来,其在奥马哈的总部永远是固定的几个人,这么多年人员很少变动。这说明机构大多数时候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投机性的。无论你看电影《华尔街》,《大空头》,文艺作品都在描绘专业机构的贪婪和投机。
所以机构替代散户,不是价值投资起来了,而是投机更加盛行,相反的,散户或者零散投资人,才是更多的价值投资。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说法,美国是机构主导的市场,散户没有发言权,我们也看到这样另一个数据,40%的美国家庭拥有股权类资产,如果算上401K,规模可能更加强大。这两个矛盾的数据告诉你一个事实,并不是散户退出了美股资本市场,而是散户已经习惯于购买组合,而这些组合由信誉良好的机构代劳。也就是说我们在计算美国散户的时候只计算了直接开户的美国人,而刻意忽略了更大的人群。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不停的宣称机构的优势呢?其实机构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这个市场散户都退出了,让机构光靠业绩来作为标杆,那就再好不过了。只是机构一定不甘寂寞,他们还是需要博弈,80%的基金仍然有业绩压力,仍然需要平凡的操作。
最后的合理性,我们发现是发展机构投资人,具体来说,是应该开发一类机构产品,低佣金的ETF,一种固定的组合,比如美国的标普500,但是问题又来了,标普500和沪深300的区别在于,这些标的还是经过人为筛选,调整过的,如同美股如今指数上天,沪深指数还在十年前徘徊,业绩也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这又类同于指挥棒失灵,你如何能够信任人选的指数标的一定是好标的呢?
凡是不可想当然,最重要的,人都不要去和市场比智商,要顺应市场,人为的城市化,人为的支撑股价,房价,都会制造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敌不过时间的洗礼,该发生的总要发生,早发生,影响小,越拖延,越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