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时,带女儿去大哥在西岭的桃园摘桃吃,可惜女儿扭扭捏捏待不住,不一会就回来了。
桃园就在老学校旁边,我特别留意了两眼,我对女儿说:“这就是老学校,爸爸小时候上学读书的地方。”
女儿点头说:“奥,这就是你上学的地方啊,怎么成了这样啊。”
我说:“因为又有了新学校,所以老学校年久失修就坍塌了。”
过了没几天,我开着车又去老学校附近拉沙子,闲暇时又特意留意了一下老学校,并拍了几张照片,秋高气爽,天蓝云白,真的挺漂亮。
我八岁上学,想来应该是1992年,或者1993年,那时就是在这所老学校了。
老学校位于西岭的最北段,也算整个村子的西北角,当年因为西边是公路,能跑客车,交通便利,而且害怕村子的低矮处会发洪水,所以整个村子往岭上搬迁,老学校当年的位置就是最佳位置了。
那时感觉老学校好大,方方正正,坐北朝南,一周都是红砖围的墙,教室的外墙是规则的石头,教室有后窗前窗,南北通透,梁是三角铁焊接的,瓦是红色的还是青色的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很气派。
老学校规划的很好,正北是一排教室,大约是六间教室。西南角一个小院是幼儿园,东南角的小院是办公室和一个食堂,还有一间放杂物的房子,幼儿园和办公室中间一个大花坛正冲大门口。
厕所紧贴着东侧的围墙,在教室和办公室中间,门口朝西,北边是女厕所,南边是男厕所,男厕所再往南是教职工厕所。
曾经有老人告诉我,当时的人都想:“啥时候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后来家家户户果然都住上了宽敞的大瓦房。
我记得我曾经去上过几天学,跟一个叫宗高的哥哥一个桌,可惜那时小,待了没几天就不去了,下来改上幼儿园了好像。
幼儿园没有桌子,两边是水泥墩子,中间横一块木板就是桌子了,上学还要自己带座位。
当时的幼儿园老师是我们村的,当然了整个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我们村的,个子不高,挺漂亮,她教我们唱歌。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不知道歌词记错了没,这应该是她叫我们的第一首歌曲,总之我至今都记得。
学校本来自西到东是一至五年级,我们上一年级时,村里撤销了五年级,五年级搬去镇上了,所以只有一到四年级,由于我们那一届人太多,又分成了两个班,我们是一班在最西侧,二班在最东侧,原本属于五年级的那间教室。
那时在二班和女厕所中间还有一个夹道,一到下课大家就在小小的夹道内玩,最有意思的是那时女生把男生往女厕所拽,男生把女生往男厕所拽,我想这是最早的朦胧的性意识吧。
我们老师李光涛家在学校东北侧的岭上,中间隔着一个大沟,每次我们男生都偷着趴在厕所的墙上看他什么时候来,有时看他是不是走了回家了。
李光涛老师个子很高,面颊清瘦,写一手好字,如今他已经退休多年,在我们家附近住,论辈分我的喊他爷爷,每次见了他都会打招呼,有时会开玩笑问我去他家喝酒不,我很尊重他。
学校里有一口钟挂在办公室前边,上课或者下课就会敲钟,经常有调皮的孩子去敲钟,我就去敲过。那口钟里里外外都是铁锈了,声音却很清脆。
大门口那时很气派,两扇铁栅栏门跟门墩一样高,那时我三大娘家我大姐拿着一把钥匙,有时大家会等她来开门,等不及的男生会翻门而入。
一进门的大花坛是个规则的多边形,里边有一棵大的柏松,周围都是各种花草,我们整天围着花坛来回追逐打闹。
学校里的空荡的地方也都会有小花坛,收拾的很整洁。
印象中的老学校好像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刚上一年级时,不知道学习是啥,啥也不会,有一次做练习题,做不全对的不让回家吃饭,我就瞎蒙,总是得零分,下去修改,还是蒙,总之那个本子上全是零分了。
最后不知道怎么回家的了,我记得还给我爸看过那次作业,至于他当时的反映我一点也不记得了,估计我是下的不行。
还有一次上黑板前做数学题,两个同学,一人一边,题目成阶梯式向上,中间是个小红旗,规则是从下往上做,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得红旗。我上去就从上往下做,引得老师同学大笑,想来真的很笨。
我记得那时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强,喜欢抢着擦黑板,后来是轮着擦,初中高中时是强制擦了。
后来放寒假了,那时也没什么东西可收拾,我的文具盒铅笔书本都没带,在我看来就跟过星期天没啥区别,结果开学再去,我的东西都丢了。
到了二年级,随着村子的搬迁学校也挪到了村里的最好的位置去了,当然没几年村里孩子越来越少,新学校也不用了,所有孩子都去镇上上学了。
老学校后来就承包给了别人搞养殖,然后就很少有人去了。
2010年整个西岭拆迁,老学校本来是可以借机拆迁的,至少可以得一部分钱,后来因为价钱没能谈拢而不了了之。
据说户主用老学校坍塌后拆下来的石头和砖瓦盖了新房,这些建材还没用了。
如今很少有人提起老学校了,它只是一个地名了。院子里都被开垦成了地,养殖了蚂蚱,到处是断壁残垣,唯有东南角的那间储物室还在那站着。
夕阳下的老学校有些荒凉,但是也很有画面感,触景生情总是有的,但是也没觉得多悲凉。
我对它的印象也就那么多了,那时估计净忙着玩了,记住的真不多了。想来这都是二十五六年前的事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些印象吧。